“通过为期一年的拼对工作,我们获得了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这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的人骨资料。”15日,高山古城发掘现场负责人刘祥宇介绍了成都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在这些人骨中,我们共发现有十余个个体拔除了上颌侧门齿,这是目前成都平原所见的最早的拔牙现象。”
发掘获得丰富遗迹 ,古蜀人来源有望解开
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这些文化一脉相承的遗址出土的古蜀国礼器等文物,向人们展示了时代遥远的古蜀国的精致手工和瑰丽想像力。不过,古蜀国的族属来自哪里至今没有定论,仍是一个未解之谜。然而,通过对成都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的一系列考古,这个谜题,有望揭开。
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位于大邑县原三岔镇赵庵村古城埂,这座遗址距今大约4500至4000年左右,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从2012年以来,考古队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丰富的遗迹现象。高山古城发掘现场负责人刘祥宇介绍,发掘区内地层依次为现代耕土层、清代层、汉代层、新石器时代层。其中发掘区内的第四、五、六、七层均为新石器时代地层,第四、五、六层下均叠压有新石器时代遗迹。“发掘获得的遗迹现象较为丰富,有新石器时代墓葬115座,人祭坑1座,灰沟16条,灰坑168座,同时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骨器、木构件、动物骨骼、植物种子等遗存。”
出土文物
成都平原最早古城址,确认比宝墩古城早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能追溯到最早的考古学文化,而随着研究深入,考古人员确认了一种早于宝墩文化的遗存。“我们暂且将它称为‘高山一期遗存’。”刘祥宇说,这类遗存从层位上早于宝墩文化最早阶段“宝墩文化一期早段”。“从目前测年结果看,高山一期遗存在成都平原出现的时间,仍属龙山晚期偏早阶段,陶器、石器制作均较精致,应该并非成都平原原生文化,而是从其他地区迁移而来的。”
这个发现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更多启发,“我们对成都平原史前史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说明宝墩古城、高山古城、盐店古城等并非凭空出现的。”
人骨拔掉牙齿,古城居民有拔牙习俗
此外,考古人员发掘出了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在这些人骨中,共发现十余个个体拔除了上颌侧门齿。“这是目前成都平原所见的最早的拔牙现象,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拔牙现象的人群中地理位置最为偏西的。”新石器时代的拔牙习俗,流行于海岱地区,特别在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的大汶口文化中大量流行。“由于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我们推测拔牙习俗或是当时的一种成人礼。”刘祥宇说,在目前发掘的100多具人骨中,拔牙的仅有十余个成年个体,这也可以推断当地存在人群流动,“根据之前的发现,拔牙习俗最可能的传播路线是从山东到湖北再到四川。”
早前,在距今约有5000至5500年的茂县营盘山遗址等地也先后出土过人骨,“考古工作是一项需要很多资料才能进行解题的工作。”刘祥宇说,高山古城的这次发现,虽然时代已晚至龙山晚期,但已经是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拔牙现象,“通过DNA技术分析、同位素等研究比对,极可能会得出古蜀人来源于哪里的这个谜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