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环卫工是欺弱心理在作祟 快评3·16广安环卫工人被打
谢歌说事
欢迎关注“麻辣·谢歌说事” 。突发!昨晚(16日)有网民“思源小新”在广安本土论坛“思源社区·思源杂谈”上图文并茂曝料发生在枣山园区的一起极其恶劣的殴打环卫工人事件。
。
(注:本帖图片为思源社区网友“思源小新”提供)
谢歌说事关注到,从网民帖文图片上发现其微信截图显示的百度定位点位于枣山园区“万贯法国风情”附近,时间显示为下午6点14分。(“思源社区”相关帖文:“滴滴乘客真霸气 怒打枣山环卫工”
http://bbs.gatv.com.cn/thread-880-1-1.html?from=singlemessage)
据该网友帖文曝料:(环卫工刘某昌自诉)“今天我扫地到园区(管委会)门口那里,已经六点多,快黑了,一辆小车子一停下来(一位中年男子)就把垃圾到处甩,我把垃圾捡了起来他又再甩,我看了很生气”。
环卫工刘某昌:“桃园路右边斑马线,(实地观察:枣山园区管委会门口),他在甩易拉罐,我说行为多不对,你(指丢垃圾的男子)下来捡了多自然的。他(对方)咬劲偏不捡,我说你不捡就走不成”。
刘某昌:半分钟后,他就下车过来给我一托子(拳头),把我脑壳打了,再用脚踢我背一脚,裆门下身挨了他一脚。我气不过,拿起扫把打(回击)了他一下,当时他又给我一托子,脑壳打昏了,躺在了地上……。
该帖文称,目前,该事件打人男子已离开广安。
网帖曝料后迅速引发网民关注并谴责施暴者殴打环卫工人的行为。瞬间,该帖被网民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并新浪微博,从而引发與论关注。
为何环卫工总是被欺负?从本次事件的表面上看,主要是环卫工劝阻市民和制止了不文明行为而引发,但从深层次去分析一下,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质上是施暴者内心深处的欺弱心理在作祟,因而显得其行为如此暴力。
纵观全国各地发生的殴打环卫工事件,行凶者虽然不见得就都是土豪或权贵,有的人本身也就可能跟环卫工的普通市民身份差不多,换句话说也属于社会的底层民众。但相对于环卫工群体比较而言施暴者又略显较为强势,所以,枣山这位环卫工因“落后”而挨打。
剖析: 为何环卫工被打事件总是一直在发生?应该说,或许是有着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环卫工因其工作性质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金量,因此,这个群体往往都是一些能做点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的低收入群体,而正是其仍在底层的诸多因素造成现实社会中一些人认知上的不足,他们对环卫工也就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会被认为欺负了几个环卫工又能“有多大个事”的心理在作祟。
二是环卫工人大多是年纪偏大、身体并不强壮的老年人,从体力上来说,施暴者感觉“吃得过”。正是因为一些人从心里觉得自己要比环卫工强势,所以才敢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进而肆无忌惮的打骂环卫工。说白了,打骂环卫工,实质上是把环卫工当成比自己更弱势的群体来欺负,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顺眼”,这暴露出人性之恶的一面。
其次,从法律角度说,殴打环卫工,虽然让人气愤,但只要没有给环卫工造成过分太大的伤害,一般也就抱着这不过是普通的治安案件而已的心理,公安机关对施暴者的处罚措施也只能是个行政拘留,这对于施暴者伤不了筋骨、严重一点对于罚款或民事赔偿根本就属于不差钱,当然也就可以不在乎。
如何改善环卫工被打骂的境遇?
保障环卫工合法权益,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安机关应对施暴者进行不同于一般普通治安案件而进行最严厉的打击,让社会形成对于环卫工“不欺、不能欺和不敢欺”的高压态势,要像对待“袭警”案件一样去办理殴打环卫工案件。
保障环卫工合法权益应强化对环卫工的职业培训,提高环卫工的沟通能力和对不文明行为的劝诫技巧,尽可能避免冲突和伤害,防止在街头巷尾碰上恶人而吃“眼前亏”。
相关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殴打环卫工的恶劣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应当对受伤害的环卫工及时进行伤害程度鉴定,如果构成轻伤害当依法严惩。
换位思考:倘若我们的城市没有了环卫工?
假设很多时候会常常成真,节假日,如果环卫工人都争相回家,城市的味道便会在每一个角落肆虐,城市的环境离不开环卫工们的劳动与付出。所以,请对这个群体保持足够的尊重。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最卑微的职业,只有那些最卑微的人。是隐藏在社会最角落的地方和欺弱心理的作祟而将人们按职业和身份以高低贵贱进行了分类,从本质上讲,任何职业具有的都应是同等的社会价值。而环卫工作为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文明社会的普遍尊重,无辜打伤环卫工之暴力行为为文明所不耻、法律所不容。
因此,对于类似伤害环卫工的行为必须严惩并提高其违法犯罪成本,只有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其辛勤的劳动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进而维护他们的人格与尊严。
本帖话题:天网恢恢,台湾都快被解放了,施暴者还能跑到哪里去?大家都来说说吧?
――――――――――
人世间至少有两处别样的风景:一是年轻时奋不顾身的爱情,二是关注麻辣论坛“谢歌说事”。民生透视、热点分析、拥抱自由、独立思想、以卑微的“闲言碎语”换社会点滴之改变,以发瘪言的形式演绎麻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