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巴山秋色

[原创]游清代大学士李钟峨故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事业牛员在2009-10-4 21:05:00的发言:

群山莽莽碧苍苍,

虎踞龙盘贯中央;

石洞石鼓依然在,

不见当年读书郎!

青瓦青柱清水缸,

木阁木楼木雕梁;

翰林文骚传千古,

巴山秋色大文章!

发表于 2009-10-26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em64]

发表于 2009-1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献彩院”,应该加以修缮保护啊!

发表于 2009-12-7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子很烂了,可惜了这些古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发表于 2009-12-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这些古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发表于 2009-12-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浴溪一村吧

发表于 2010-2-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0-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钟峨,字雪原,号芝麓,四川省通江县兴隆乡人。康熙癸酉科第七名举人;丙戌三甲进士,仕馆选庶吉士;授职检讨,提督福建学政,升翰林院侍讲,起居注日讲官左右,春坊左右,庶子长房兼翰林院侍读。雍正甲辰科广西乡试正主考,太常寺少卿加二级,诰封中宪大夫,著有《垂云亭》文集行世。
  钟峨幼时多病,6岁不能行。11岁始读书而不好学,15岁稍用功读书。16岁与四川井研县雷进士之女结婚。18岁正当芸窗苦读的时候,不幸父亲受诬入狱,与兄钟壁奔走营救无效。从中认识到清官难当,贪官易作,立志做父亲那样公正廉洁之士。于是,“且耕且读”,勤奋学习。
  在“且耕且读”中,对钟峨学业有帮助的一是他的父亲,对他要求严格;二是胞兄李钟壁,弟兄情深,帮助指导;三是妻子雷氏,人称他的“二先生”,“春夜伴读,讲五经之义。雪朝吟咏,发诗词之微。”32岁中举人。42岁任遵义府仁怀县教谕。45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51岁授文林郎。52岁,以同考官身分参加康熙壬辰(1712)科会试阅卷。56~59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取文武生2700余人。
  钟峨提督福建省学政时,兴利除弊,政绩显赫,受到福建省学界好评。是时,考官贪污成风,利用考试大敲竹杠。钟峨“绝请托”、“杜苞苴”,免除供给蔬米,使州官无法借机敲老百姓的竹杠。主考时,文武并重,纠正了重文轻武,武科人才得不到选拔的时弊。钟峨对考试的“贿属陋习”深恶痛绝,宣称:吾不忍名器滥至此,不卖秀才一名。其行为使很多读书人感激泣下。为纪念钟峨,经学界多次请求,批准在福建省城建诺水书院,崇祀宋儒李延平和李钟峨。朱评在《福建省学政李钟峨肖像诺水书院序》中写道:“延平先生为道学渊源,夫子为斯文主持,共堪不朽一也。”
  康熙五十九(1720),钟峨任广西学政,六十一年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五月升翰林院侍讲,讲评文史,实为雍正皇帝参谋。七月,升右庶子掌坊(副职)。九月,转左庶子掌坊(正职)兼翰林院侍读并日讲起居注官。十一月,任广西省乡试正主考,取陈朝坦等48名举人,副榜10名。后授中宪大夫。雍正五年(1727)任太常寺少卿,时年已68岁。
  钟峨在翰林院供职22年,特别重视选拔培养人才。据《清代四川征略》载:在雍正皇帝执政初,钟峨上一奏疏,称翰林院为储才重地,请广储才路。雍正皇帝览毕奏章,“甚嘉之”。经大学士及九卿会议评议,将李钟峨奏言所请迅急宣示国内。钟峨居太常寺卿职,多所见地,尤其在政务大事方面见解独异。卓越的政治才识,为中外官绅咸钦。
  钟峨一生,曾任《三朝实录》、《方舆路程》、《国史》、《分韵近体唐诗》、《一统志》等各馆纂修官,主编《盛京志》、《保宁府志》、《通江县志》,著述甚丰。李钟峨尤长于赋律,为清初该体之肇端,影响深远。乾隆以后,馆阁最重赋律,道光时与试帖诗同为进退人才之具。李钟峨还喜诗,受官职所限,虽多颂圣应制之作,亦不乏雅洁之句。有步龙雨苍韵《赋得柳色微茫远岸村》“遥见轻鸥三两点,细看深柳几多丛。晴光淡荡青帘外,秀色飘飖碧浪中。山碓自舂田上屋,水禽群磨岸头风。此间端有幽人住,靖节墙边径已通。”仅此数句,可品其浓郁的诗味。督学福建时,刻其父李蕃《雪鸿堂文集》集,其兄李钟壁《燕喜堂》集,并附自撰《垂云亭》诗文集于后,共以《雪鸿堂全集》刊印问世,后选人《四库全书》。
  钟峨晚年“目昏耳重",“养疾乡居”。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终年88岁。
  钟峨第十一代侄孙 李猛烈 辑

发表于 2010-2-1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群山莽莽碧苍苍,

虎踞龙盘贯中央;

石洞石鼓依然在,

不见当年读书郎!

青瓦青柱清水缸,

木阁木楼木雕梁;

翰林文骚传千古,

巴山秋色大文章!

发表于 2010-2-1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0-2-1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群山莽莽碧苍苍,

虎踞龙盘贯中央;

石洞石鼓依然在,

不见当年读书郎!

青瓦青柱清水缸,

...
道非道 发表于 2010-2-10 10:4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岂敢!惭愧!

发表于 2010-2-2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3120431591814565044.jpg
李翰林父亲任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县令的诏书

发表于 2010-2-2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DSCI0006.JPG
三李(李蕃、李钟壁、李钟峨)故居前面的桂花树,五人合抱之大,开花时二十公里外都花香扑鼻。

发表于 2010-2-2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I0030.JPG
三李故居风光

发表于 2010-2-2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I0032.JPG
三李故居风光

发表于 2010-2-2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I0326.JPG
三李故乡风光

发表于 2010-2-24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I0042.JPG
三李故居屋侧十五人合抱之大树

发表于 2010-2-2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I0334.JPG
三李故居风光

发表于 2010-3-1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