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94|评论: 0

[行走印记] 赵东民:春游渭南华州少华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游少华山
赵东民

1.jpg

2.jpg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


君子之风, 兴之久长。



2018年3月22日,和两个朋友到坐落在渭南华州区秦岭山脉的少华山游玩。回来做简单题记,以作旅游爱好者分享。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少华乡刘家河村南,在县城东南约五公里处。东连小夫(敷)峪,西郊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少华山和华山都是几百万年前地震的产物,它也是西岳华山的“姊妹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少华山,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名山,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山上风光旖旎,已发展为旅游风景名胜。

我最早听说少华山,是1990年前后,我在华县东邻华阴境内罗敷镇的秦岭发电厂打工的时候。那时只听说天下闻名的西岳华山,突然被华县的同事提起还有个少华山,甚是新奇,因为我一听说这个山名就马上开动大脑,猜测少华山和华山的关系。再就是根据同事的介绍,把少华山和地震紧紧联系到一起,所以虽然之前一直没去过,但是对少华山的印象很深。

从渭南市官网2009年11月23日发布的《灾情纪实之地震灾害》资料看到,历史上有记录的少华山区域的地震最早可以追溯于汉代,在历史上影响巨大,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的地震记录,有宋熙宁五年(1072)九月二十一日,华州发生5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华州少华山前阜头山峰崩裂,有水涌出,水高数丈,致使六社居民陷没,数百户人家房舍及周围林木荡然无存。震后,据当地幸存山民说,近年来山上常有云气缭绕,每遇风雨,便可隐约听到声响,地震这天黄昏时,并无风雨,山上却忽然升起大雾,声响逐渐变大,接着便发生地震,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山崩地陷。又据《河南邵氏闻见录·道山情》记载,地震之前,先是山上穴居的狼虫虎豹纷纷逃走,而人毫无警惕,地震发生时,山崩之声传至百里之外,西岳寺门窗皆被震动,钟鼓摇摆出声。

再就是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夜半,华州发生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Ⅺ,重灾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区),大半个中国被震撼,有感范围远达福建、两广等地,死亡83万多人,伤亡人数冠世界震灾之首。震时山崩地裂,泉水涌出,间有鱼物,城郊房屋陷人地中,平地突兀成山,一日连震数次,黄河、渭河等暴涨,华岳、终南诸山齐鸣。余震延绵数年。至今还有地震遗迹景观供游人观赏和警示人们对防范地震灾害的重视。
……
3.jpg

4.jpg
宁山寺后左的断崖就是地震遗址

坐落于少华山北麓的宁山寺,就是因地震而更名的历史名刹。宁山寺古称莲花寺,是陕西省终南山东部佛教开展最早的寺院,始建于东汉。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少华山阜头峰(即半截山)因地震崩塌,伏压数百户,人们以为是妖魔作怪,修静山堂一座,以期镇降。之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小敷峪再次发生地震山崩,当地民众期望依赖佛祖的威德降妖镇魔,就请愿改“莲花寺”为“宁山寺”以镇之遂平定。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1月23日)华州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十分之六。建筑倾塌殆尽,活生生将宁山寺下移七八里远,但寺院殿宇片瓦未碎,被当地人传为奇谈。
5.jpg
一对青年情侣在潜龙寺门前驻足
6.jpg
潜龙寺前殿后门


少华山的另一名刹 “潜龙寺”的来源,传说是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此地躲过王莽的追杀,东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为纪念父亲光武帝刘秀于此地脱险,敕遣王宰相修建,并亲自命名为“潜龙寺”,距今已1900余年,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较大的佛教圣地。

潜龙寺院内,有棵象征爱情忠贞不渝的“柏抱槐”,树龄2000多年,至今雄伟苍劲,枝繁叶茂。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到少华山,民女殷梨花挺身冒死相救,帮助刘秀藏匿少华山蟠龙岭躲过了一劫。当刘秀离开时,留恋不舍情恩似海的殷梨花,为表达眷恋之情,遂亲手在庙院内植下二棵柏树,希望爱情之树常青。令人称奇的是,其中一棵不知于何年,柏树中间竟然生出一株槐树来。有的文人墨客看“柏抱槐”相互拥抱的情景,就命名为“情人树”。所以,潜龙寺也成为恩爱夫妻和情侣祈求爱情永固的地方。
7.jpg
传刘秀亲手所植的两棵柏树,右为柏抱槐。


8.jpg
一位妙龄少女在观看爱情祈福牌,也许在憧憬自己未来的幸福。


参观完少华山,我觉得其并不因是华山的姊妹山而有名。自身传奇的人文历史和独特自然生态,而使其位居名山之列。即不让后人忘记自然灾害的严酷,又向世人昭示着爱情的伟大。让人们在惊险中品味爱情,意味深远,此情此景,我认为的确只此一山尔。
原文出处

9.jpg

11.jpg
一览众山小
12.jpg
潜龙寺景区的观景台
13.jpg
白皮松,“夫妻树”。
14.jpg

16.jpg
山顶的潜龙寺广场
17.jpg
潜龙寺内“柏抱槐”
18.jpg
“第一禅林”石刻
19.jpg
山林倩影
21.jpg
气势恢宏的龙首阁
22.jpg
松柏桃花,相映传情。
23.jpg
尽管伤痕累累,依然生机盎然。
24.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