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46|评论: 3

[转帖] 大数据,致幻剂: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有人问我如何看待各大网站、APP根据用户的“喜好”向人们“定制化推送”信息。当我想回答这个“大数据”算法的问题时,却发现推送到自己面前的信息也是不可靠的。虽然无比符合我们的口味和预期,但又非常垃圾的。就像我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虽然能作到即时推送了,但是很难找到带着温度和深度的新闻调查。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事件明明是发生过的,却根本没任何报道,恍似从未发生过一般。

    《娱乐至死》告诫我们:“当我们因享乐而失去自由,当我们在对娱乐的无尽欲望之中,我们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用《美丽新世界》的话来说:“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所以,大数据只不过,将我们热爱的东西变作“致幻剂”,让我们从此迷失自我!




    一、“自我”的屏蔽
5ab902a7309af.jpg
    现在各大网站、APP根据你的“喜好”向你“定制化推送”信息,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头条微博,甚至资讯网站等——都在运用算法,且运用得相当娴熟,美其名曰“让你看到你最关心”的。最终结果是“一叶障目”,让你只看到了你感兴趣的,其它新事物、新观点就不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这种取悦你的方式,让你倍感舒适,毕竟一切让你合乎你的意愿,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为你而存在——“你恍似处于世界中心”了。貌似整个世界都为你而准备的,你在这个世界充满“自恰性”,无需再看到和你意愿相违背的世界。至于其他的新事物、新观点,如果不符合你的习惯口味或心理预期,那么可以直接选择“屏蔽”的。

    这时你的“世界”已处于理想状态,是非常快乐的,如果有个评价机制的话,那基本上都是“五星”的!诚如一位智者所言:“人们之所以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或许《美丽新世界》已经无可挽回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因为我们只享用着“我们热爱的东西”。这些东西如同“致幻剂”,让他们不再有了解其它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想法了。

    大家熟悉的微博正是这样的,如果你不经常转发、评论、点赞某个关注的账号的话,它出现在你的时间线上的几率就会逐渐降低直至为零,最后微博甚至会帮助你取消关注的。

    同时,微博还会很智能化地根据你浏览的“喜好”,“想你所想”地为你推荐,甚至偷偷地替你关注一些“感觉上你会感兴趣”的账号。

    于是,你所浏览的内容正是你一直想要浏览的内容,也就是“有趣的”、“好玩的”、“值得关注的”的信息充塞了你的生活。赏心悦目之下,你看的世界会让你的成见日益强化、固化,让得你变得更加固执了,渐渐地“画地为牢”。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自我“画地为牢”是浑然不觉的,相反倒让你觉得自己与整个世界一直保持着无缝的对接,比如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能即时了解到;一些社会活动可以“独立”去完成了——比如在网上购物、网上点餐、网上缴费、网上评论等等……网上生活基本可以取代了你的线下生活。

    在这种状态之下,你想当然地觉得你自己更加“开放”了,更加“独立”了,从此很少受制于人了……

    但这种“开放”、“独立”恰恰是虚幻的,是有人精心为你安排的。

    事实上,你已经陷入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中。你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岛”!

    这种孤岛让飘离如原子般无序,却如同引力作用般,一直被操纵着。因为你想得到的新事物、新观点一直是有人根据你的“喜好”来为你定制的。也就是说,你一直是处于“被喂食”状态。而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会根据自身需求,也会挟带私货的,把内容“注射”进来推送到你面前,希望最终能“喂熟”你,成为它们最忠实的用户。

    实质上,这些科技公司成功地替你屏蔽了世界!

    所以,你满以为自己“独善其身”了,满以为自己非常独立自主了,实则作为个体的你早就消亡,因为你完全已被“操纵”了。


    二、“内容”的死亡

    人作为“自我”的个体已经死亡,而思想的载体内容,事实上也在无声无息地死亡。

    现在内容的真实性已然不重要,重要还是人们的“喜好”。所谓“内容为王”就是内容必须能够媚俗,能抓住人们的眼球。毕竟人们的“喜好”才能贡献海量的“流量”,而“流量”又能带来“现金流”。因此,“大数据”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抓取大量相关的内容推送到用户面前,以争取到用户的“流量”的。

    内容追逐起人们的“喜好”,久而久之,内容不再注重事实真相、思想深度、公序良俗等等……而只关心人们的“喜好”,从而批量生产出符合人们“喜好”的产品,最终导致内容也因无节制的媚俗而走向死亡。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质量极度堪忧。只要你去看看新闻,就会发现很难有专业的、有深度的新闻调查了,甚至有些很有深挖价值的热点事件,乃至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也再无媒体去跟踪报道了。原因一则是人们并不喜欢这些内容,他们更热衷于八卦、搞怪、色情等内容;二则当然是严厉的审查制度,这些内容即使写出来也见不了光,甚至还可能给媒体人带来生命危险。两相综合,最终有温度又深度的内容就遁形了。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不禁喟叹:新闻已死!

    其实新闻根本没死,相反活得好好的,死的只是精神罢了,不再注重专业、不再有深度,只有媚俗,只有炒作……欣欣向荣的背后恰恰是精神无边的萧瑟。

    既然人们看到的内容通过“大数据”技术是可以实现“定制化推送”的,而且能做到全覆盖。于是谁控制了“大数据”,谁就能控制并重塑人们的思想,而能染指“大数据”无非就是“资本”和“权力”。

    “资本”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势必要取悦民众的;而“权力”为社会控制的最大化,势必要引导舆论。在“资本”和“权力”的双重筛选之下,那些有事实真相且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却因不合时宜(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就无法出现在“信息流”之中。

    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便利,但同时也来带来了的新的奴役,就像最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并不是《1984》,也不是《完美新世界》,而是《1984》和《美丽新世界》同媾共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两种状态互相媾合,共同制造“致幻剂”来麻醉人们,让人们停留在虚幻之中,最终人要么没思想,要么被控制了思想。因此,内容死亡的实现就是思想已死!


结语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为此,有人在提供我们热爱的东西,更有人在塑造我们热爱的东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3-2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发表于 2018-3-2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泛滥,同质化现象太普遍,

发表于 2018-3-28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爆炸年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