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承载恩义历史的标记
历史长河中的恩阳“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极其繁荣兴盛,是上连汉中和长安、下接重庆和出海口的重要水陆码头,曾有“小上海”之称。在这片古老文明而神奇的土地,上千条地名记录了这里的人事更替、经济兴衰、风物演变、文化流传等,犹如一个个穿越在恩阳千年时光里的历史标记,指引恩义文化来时的路。
地名,是书写恩义文化的长卷
地名,是书写恩义文化的长卷。地名,是一种文化细胞,汇集成一个地方的文化脉络。恩义文化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彰显着恩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态。红梅恋鄂、蒲道官斩巴蛇的故事,留存了多少不老的传说;恩阳皮影、赶庙会、抬社火等民俗风情,蕴藏着太多的文化密码;文昌阁、禹王宫、三圣宫等古老建筑,承载着恩阳久远的文明……一则则故事、一段段传说、一方方风情,绘成了恩义文化的恢宏长卷,书写千秋、昭示后人。
地名,是寄寓恩义情怀的守候
地名,在所有寻找乡愁的恩阳人心中,是一种对故土的浓浓情怀。这份情怀是对故乡景色记忆的依恋;是对那些能沉淀历史的老屋、古桥、古树、古庙、古街、古巷的怀念;是对曾经触摸过、经历过、燃起过年少时激情的活动及场景的追忆;是对家乡的乡亲、山水、风物的一种深邃的热爱。不论你是旅居异地的乡贤志士,求学在外的莘莘学子,忙碌奔波的父老乡亲,地名就是一条回家的路。记住地名、守候情怀,回家的路,再远,也很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