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黄帝内经》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共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在这个时节,到空气清新之处慢走,多做活动,可以使阳气增长有路。 除此之外,清明养生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起居:夜卧早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此时阳气生发的属性,人们可以适当的晚睡和早起,舒缓形体,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春季是人们容易犯困的季节,适当的睡眠可消除疲劳,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如果睡眠时间过长,不仅消除不了疲劳,还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害处。 这里说的晚睡,并非让人熬夜,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的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另外早晨7点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饮食:切忌生冷 “禁烟火,吃冷食”是清明节的传统之一。但是,生冷刺激的饮食方式比较容易伤脾胃,所以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另外,“发物”食品也不宜食用,如海产类中的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蔬菜中的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 清明时节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宜食物还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莴笋、淮山、苹果、橘子、马蹄、梨、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选择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鲜土茯苓煲猪展等。 运动:适当踏青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筋键的活力,灵活百骸,使气血运转,冠状动脉血循环得到改善;同时,外出踏青时,人体全身都会受到震荡,这种震荡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现沉淀物,加速里面渣滓的散退,有节奏的步行,低频、适度的颤动,对内脏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清明节是一年中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小长假里,掌握了人人康的养生全攻略,还怕春季病来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