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面粉馆,如果面、粉本身质量、味道等不好,品种多、花样齐也是没有意义的事。
我朋友的诚膳粉馆已经关门了,我也好久没去吃。看样子也是关起门来转的。这几年,门面也不是很好转让的。
新入局者,就是东风大道就有一二家,商务局楼下一家重庆特色小面,接手原鲁记面馆的沙县小吃,法院靠近静安街侧渝骄小面。
我各吃了一次,一种预感很强烈。
什么预感,呵呵。半载或一年你就明白了。
一、总而言之,不客气的一句话,建议:想在蓬安做面馆、粉馆的亲们,一定要小心。一般不要来趟道。除非老司机、有手法、有梦想能创新的能人。
二、不少新入局的做粉、面的,只是能煮出来而已,就如家庭主妇,都能做饭做菜,但真要能够合出来卖,还得讲讲技术、讲方法。新入局者,粉面技术学得再好,总体经验也得要学。
卖面,不仅是卖面。
这个道理很好懂。就如有不少是给人家打工,做米粉、面条的,看着人家挺赚钱的,但真自己两口子做,则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三、重点:如面粉不精致,则花哨无意义。做粉、面的小吃馆,不管你有多少品种,不管是牛肉肥肠羊肉鸡杂,还是乌鸡、鸭汤、猪脚、猪心、猪腰、猪肚、豆花、脑花、牛肚、鲫鱼、鳝鱼、黄辣丁等等。
面的本身很重要。面的等级,白度、细度、湿度、硬度、匀度(不专业或借用的说法)都是重要的指标。这个质量要求,面条和面块、拉面、削面是一致的。
加上高汤的这一碗面,这是一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说加臊子的事。一个是本,一个是末。
四、竞争环境的恶劣:一是近年来众多从业者的涌入,二是旧有势力的盘踞抗争。
要说赚钱,可以看看那几家老面馆老粉馆。孙二两、成都大碗、成都特色,我们不说川北凉菜粉。人家流量大,翻台率高。新进从业者,要想赚钱,则首先必须想一想,自己的质量、味道、服务、管理等,能不能更胜他们一筹。
因为个人认为,蓬安做面的整体水平,也算不错。
五、还有基本面。看盘重要的是看基本面。就是城市人口多少、对产品的喜好程度、消费能力高低、消费潜力大不大等。
我当然是觉得蓬安这个基本面不太好,但想来,其他县城也许一样。总体人口少,县城分散,各行业,就难得出现持久和美誉度高的品牌。
六、虹吸原理同样有效。就是一个面馆,是要吸收到方面一里左右的“面客”(喜欢吃面的客人,当然,象我这样的可以叫“面虫”)。
不要仅隔50米就开一家。就是要本身固有客源一定的情况下,客流会此长彼消的。当然,口岸好,流动人多的门面不在此列。
所以,你要在商务局楼下德膳园旁开米粉馆、在国土局成都特色面开面馆,要短兵相接,那真要对比自己和人家的斤两。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德膳园是新鲜、原生的产品,以前现制过米粉。已有一定的熟客。
七、破题:狭路相逢老司机胜。基本功要好,还要有“特异功能”。很多人就只有基本功。还只学了一本功夫,没博学多才,一专多能。
定好位,扬长避短;差异化经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举个例子,法院对面三家,何记、如意、小酒久,相隔十余米,后二家甚至是邻居,但都还和谐共荣。何记只做米粉,另外的包子馒头,这两样都勉强。不过是十多年的老米粉了,口味和质量稳定,日营业额都是1000以上。如意粉馆粉也不错,什么小包、油糕,免费豆浆,米粉中花生米特别多,老板态度也热情,经营得不错。照说,这十几米就有二家粉馆了,后来者得小心了。
田氏小酒久竟开在如意隔壁!早上也卖米粉!!人家也是老司机,在城南市场做了十多年,米粉也利索,特别是小笼包子做得巴适。当然,人家还做小炒蒸菜,也算是有特色的。早上那个 稀饭,也是花样多,皮蛋瘦肉、青菜等。开起就有不少的人吃。加上位置也算敞亮。
相比这几家,法院侧对面靠近静安街那个香辣王综合得分算是垫底了。于是我没去吃过(于是他就垮台了,呵呵)。后来吃何记,再后来小洒久有小包,于是我一直都在小酒久吃了。
再多的馆子,顾客只能选择一家。同行抵近经营,那真得有虎口夺食的本事。
老司机是技术和经验的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把好关,掌好舵。
最后说: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