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有人愿意花掉晒太阳的时间来写对自己没很大好处的文字,一二千字要一个上午,还得搞脱很多脑细胞。
特别是不以此为工作或养家糊口的手段时。
如人说:隔壁子办事,有你屁事!
我们有时写出对社会的感悟、对事情的看法、对项目的探讨、对管理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引导正能量,或让他人(而不是自己)少走弯路,节约社会资源。
作为我本身来说,我是一个喜欢文学、喜欢策划、又有正能量的公益人士。
谁叫我愿意呢?
但是,问题来了:
一、你有什么资格来评价?你自己做过没有?
纸上谈兵 、指手画脚、光说不练。。。。瞎BB什么?
其实我认为,首先这是自由,言论自由,也是个人权利。在相对公正的立场下议论时事、指引他人、点评商业,可以说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当然,对具体的某方面,确实也得有自己的相关阅历,有独到的见地,有吸收和提炼、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要有一定的文字和相关专业的功底,掌握一定的方法论。也得有一定的品质,那么你会相对公允、正直,能做到心平气和。
这个资格就是写作者建议者的能力和见识。也不需要有什么资格证。也不收费。不针对性地评论、合理建议、友好地推介,是一种`有益的社会行为。
如果人们不瞎BB,人间也少了很多乐趣。
问题二就是:
你没做过那一行,能不能评价他人做那一行?
对于普通行业,不是特别专业的,一般人能看出门道的,那可以说就是一般人也能给出指点和评价,只不过有效、可用的程度大小不一。
没做过这个行业,那并不代表不能给出建议。阅历也是智慧。
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在一条街上住久了,这条街上能做什么行业、不能做什么行业,他心中很清楚。因为相同相近行业在这个街上的兴衰,他都看过几轮了。他成了历史长河中的哲人,而你的雄心壮志、你的辛苦坚韧、你的挫折与成功,你只是他阅历和经验中的一个过客、一点浪花。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可以指导实践。前人的理论,后人可以借鉴。经验的积累、理论的提升、思想的系统化,这些,不仅仅是经营者本人的工作,还得有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理论功底和统筹能力的来记录、提炼和传承。
问题三:
你瞎BB,怎么你不自己开一个。
这个问题就不一定要回答了。个人感觉问很可笑。
每个人都可以评价他接受的产品,但并不是自己要会做,要去做。可以吃鸡蛋,但不一定要养鸡呀。可以品评蛋糕,并不一定要做蛋糕或会做蛋糕。会喝酒,并不一定会煮酒嘛。
有人说:“楼主天天发这些,也没见你开家面馆或者粉馆来露两手啊?光说不练假把式”。
我没做过,但是,我看过兴衰。
阅历是怎么个意思:吃的盐比人家走的路多。看别人走的多了,也就明白了路。
做不做这个行业,不光是个人情况不同,还有,就是照理想中的设计来做,建模再好,也有可能不成功。
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人,也只是经营环节中的一部分。
没有谁敢说:我开一家面馆,你们些面馆都要失业。哪怕他是策划专家。非典一来,风卷残云,再好的蓝图和模型,也是只一纸烟云。
有人问:能否做武汉热干面。
我又瞎BB了:
一看产品本身:特色产品是否适合本地。是否能本地化。针对本地,该产品有无缺陷。
特色产品有特,但往往因特而有局限性。特殊的地域、人群受众、口味、食材、作料、风俗等。以前水吧街有个红火飞扬面,是北方的剔尖类,圆尖如泥鳅,臊子不错,样式多,但经营不久就BYE BYE了。交通局处的新疆特色拉面,又粗又硬,最终败北。我在这里悄悄地说,如沙县小吃,以前食药监局楼下经营过沙县小吃,效果不好。而现在有新人又开一家,情况不妙。
二看经营者本身:当然首先要看你的技术,是否有绝招。是否会管理,服务搞得好不。两口子能配合上手不。重要的是产出投入比。你如果能打工挣到5000元一月,最好打工算了。如果打工只能挣3000,但还得加上老婆来搭手经营,成本五六千,那也难办了。
三看市场基本面:城市GDP、城市人口、居民收入、消费能力、消费习惯、门面、管理、服务、广告、策划、资金等基本情况。
大致给蓬安的面、粉馆算一下帐:比如东风大道沙县小吃那里,门面四万左右,转让二万左右(一年计提3000),水电气每天近20,就算挣工资,年轻人两口子一月共5000,那得110+10+20+160=300。假设利润率40%,一天营业额700多。看来容易,实则不易。可以问一下,能天天做到 700顾客100人左右的粉、面馆有多少。超过,才有可能赚钱。低了,不如打工。还不说资金利息、低质易耗品等。
一句话,在蓬安,如果没有很好的如国土局成都特色面那样的地段;没有成都大碗面那些稳定的技术;没有孙二两的夏天卤菜冬天炖菜,特别是味道普通的,不适合再开面、粉馆了,还是谨慎入市。别看不起蓬安,做面的技术不算差,吃客的嘴巴不好侍奉。
四看配套产品:你也许想说,不只是做面。那也是这个道理,做配餐,也要合味,要人们喜欢。周边产品也一样。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卤菜可能变硬发霉都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