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08|评论: 4

[另类心情] 侠客岛谈扶贫路偷工减料:甘肃官场到底出了啥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侠客岛谈扶贫路偷工减料:甘肃官场到底出了啥问题

在经过了各大央媒、网媒集体发声,网友大片声讨批评之后,"甘肃省'扶贫公路'偷工减料,刷层涂料就算整改"一事有了正面回应。

2日上午,甘肃省正式对外发出声明:立即启动问责程序,对偷工减料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调查处理。

事件

事件的具体细节就不再赘述,可以参看昨天的推文(点此阅读)。简单来说,就是甘肃省的一条总投资近16亿元的扶贫"折达"公路(折桥到达川),被媒体曝出偷工减料,隧道内原设计中的"双层钢筋",施工后竟然变成"单层钢筋",被要求整改则敷衍了事,刷层涂料就算完事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条新闻的调查中,央视记者也多次碰壁。找到公路局,公路局称管不了;找到交通厅,交通厅却称应该去找交警,甚至给出这样的处理结果--

上面领导说这个事情,已经接待完了,想待着就待着,不想待着就走,找公路局也行、找别的单位也行。

经过媒体的曝光之后,甘肃省终于正面回应问题。媒体报道,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就此事作出批示:

"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案例,发生在三令五申要求转变作风、不推诿扯皮、正确对待各方监督的现在,必须严肃问责,责成交通厅党组立即安排查验现场,全面整改路隧问题,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省监委启动问责程序,省政府正式函复央视,表明我省态度,诚恳接受监督"。

各项整改工作也在紧急推行。当地成立了专项调查组,从项目立项、建设、资金、管理全过程进行调查;在进行交通管制的基础上,安排专人24小时疏导车辆,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出行便利和安全;请交通运输部检测中心专家到现场对原维修加固方案进行技术论证,进一步充实完善整改方案;同步明确整改内容、质量标准、施工进度等。

与此同时,责成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在昨天处理6名工作人员(省公路局副局长赵书学、省公路局建设处处长廖海东、副处长杨爱民等6名公务员进行停职处理、接受调查)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同时,尽快对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此外,甘肃省也启动了问责机制,重点查三方面的违规违纪和工作作风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信访接待、办理情况督查,严查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作风问题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官僚主义是一个老问题,不新鲜。但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从革命时期开始,中共也多次进行过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一直到十八大以来的"反四风",反官僚主义显然"一以贯之"。无论是从中央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需求,还是从"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出发,官僚主义都是必须不断"革"、"禁"、"反"的事项。

从这一事件的产生、酝酿到爆发成为舆情,显然,当地的行政生态出了问题。

坦白讲,以岛叔多年一线实地调研的经验,各地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并不罕见。但是十八大以后,在整改过程中敷衍塞责、推诿至此,也实属少见。

从行政体系运行逻辑看,出现此次事件,暴露出背后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行政惰性太强,相关部门和官员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将行政体系最为恶劣的一面展现无遗。

诚然,官僚制具有天然的惰性,它习惯于按部就班,各部门总希望利益最大化、责任最小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行业监管部门的公路局,也消极作为,在媒体曝光后仍推诿塞责。可以想像,在相关官员看来,形式上按部就班"履职",组织调查组、出份调查报告,事情就算完结了。这是典型的科层制"卸责"的逻辑,是在钻科层制的程序漏洞。

二是行政效率低下。问题并不出在常见的部门职责不清上,而是出在责任单位履职不到位上,很是少见。不能否认,基于部门职权有限等原因,以公路局牵头来组织联合调查组可能力有不逮,但这不能成为其卸责的理由。正常情况下,如果公路局无法有效行使职权,完全可以申请上级部门及主管领导介入嘛。如此拖延不办,甚而应付了事,难辞其咎。

三是政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应性很差,在处理上访及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显示出权力的傲慢。无论如何,在记者调查过程中,交通厅安排保安接待信访,且让保安代表信访部门领导宣布处理结果,是出于回避舆论监督的动机,还是有意刁难记者采访,都显得过于傲慢。

尤其是,在越来越强调舆论监督,也越来越重视信访工作的今天,当地有关部门的做法,说明当地政府的回应性有待加强。


t01c987800fc9c85aca.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行政生态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生态,指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权责分配及权力运作场域;二是外部生态,指政府与市场、社会、媒体等互动而成的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当地政府的行政内部、外部生态都不够正常。

从内部生态上看,如此之大、如此之明显的政府失责问题,竟然找不到履职部门;即便有责任单位,还百般卸责。这说明相关部门和领导缺乏担当,也说明其政府机构的权责关系有待理顺;

从外部生态上看,行业主管部门竟然无法有效监管行业问题,这既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原因,也在深层次上说明政府与市场关系之不正常。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地行政体系对群众投诉、舆论监督如此迟钝,甚至有意排斥,说明当地政府机构既没有认识到政府的回应性是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没有认识到,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互动是避免行政惰性、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其实,如果我们把视野打开一些就会发现,当前大部分地方的政府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的问责机制。因此,在出事之后,他们能够迅速在舆论监督等外部压力的传导下,将舆论关注的一般的"问题"上升到"事件",加大对其处置力度和速度。

这既得益于外部压力的传导,也得益于科层体系内部处理问题的机制的畅通,比如督查、开放群众投诉等。例如,一般上级领导在接到举报或者投诉之后,哪怕存在"懒政"思维,也多会出于避免引火上身的考虑,迅速处理。

当然,不可否认,科层体系往往有自我封闭和保护的天然属性,它会尽力避免舆论监督等外部力量干扰。不过,在开放社会,这已不可能,也不可逆。然而,这样一个不大可能发生在开放社会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这说明,当地政府的监督体系并没有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原因?或许是被官僚体系的惰性给吸纳掉了。毕竟,当地政府是直到央媒介入、大规模曝光之后,才真正"被触动"。


t013077b8249cb5478c.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善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虽然这件事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但痛定思痛,以此为契机,着力改善当地的行政生态,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发生此类事件之后应有的进一步行为。

在岛叔看来,对当地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科层体系进行有效动员。

我国是一个政治与行政合一的国家,行政行为往往承担着诸多政治功能。普通群众也恰恰是从相关部门和官员的具体行政中,来感知人民政府的职责和道义。经验地看,很多时候,为了行政的政治内涵,各级党组织通过政治动员,往往能够打破行政部门的常规运作模式,使之加速运作,进而克服官僚制的惰性。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很多行政事务,一旦上升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便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性,相关部门及官员也不会将之作为一项普通的行政事务来看待。

就事论事,这件事明显反映出当地科层体系惰性太强,日常运转中的动员太少。这才导致相关部门和官员麻木不仁,处理事务时推诿、搪塞。此外,当地对待媒体的做法,也反映出当地科层体系自我封闭的生态太强,不善于运用媒体监督等方式来改善行政生态。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已经通过开放媒体监督,甚至主动采取电视问政等方式,实现了督查转作风的目的,不仅训练出了政府机构回应外部监督和诉求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了政府机构的日常运作。


我们常说,危机倒逼改革--这也就是"危机"一词当中,"机"字的真正涵义。说实话,如果当地政府能通过此次事件举一反三,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专项整治,严查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作风问题,使计划有序、持续进行,或许是改善当地行政生态的一个契机。

我们常说,危机倒逼改革--这也就是"危机"一词当中,"机"字的真正涵义。


t017d75934901cde7b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网4月2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甘肃省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工程质量问题,交通运输部派出专项督导组,赴甘肃省对报道反映的工程质量和工作作风问题整改及有关后续处置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4月1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甘肃省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人员作风不实、工作推诿。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强调要采取“零容忍”态度,对报道中提及的工程质量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进行严肃处置,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同时,责成有关部门按照“四不放过”(质量问题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645D3E5A5EC0DA540439AF51F125A67F86895319_size47_w550_h412.jpe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