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解析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注释】
昔:从前。
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
择:选择。
邻:邻居。
处:相处、居处。
子:即孟子。
机:指织布机。
杼(音柱):牵纱的梭子。 故事讲述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一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素材运用 一:关键词----母爱 孟子的母亲,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整整搬了三次家,表现了母亲对于孩子的深切的关爱。 【适用范围】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 【配套材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世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二:关键词----坚持 孟子的母亲,为了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整整搬家了三次,才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如果孟母中途放弃,孟子会有一个好的环境吗?还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吗?显然不能。孟子在学习中逃学,孟母用剪破织到一半的布来教育孟子,布织到一半被剪断就没有了作用,人学习做事只做一半,也会前功尽弃。 【适用范围】以坚持为主题的作文。 【配套材料】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关键词----环境 孟子在墓地旁边就学会出殡,在闹市就学会叫卖,在屠夫旁边就学会用刀子剁肉,在学宫旁边则学会了读书,说明了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 【适用范围】表达环境对人们影响的作文,呼吁良好社会环境的作文。 【配套材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潜移默化;“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维纳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内容sunshineeducation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