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锡(
940~
1004),字表圣,田锡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嘉州洪雅(今属
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
西安),唐末避
黄巢之乱定居
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
(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
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
宋真宗咸平六年,年
64岁。
田锡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谏著称,同时又是一位革陈推新,影响后世深远的文学家,被称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有《咸平集》五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幼时即聪颖过人,在村后九
龙山灵池发蒙苦读书,年少时求学于县城西北五里的修
文山中(迄今尚遗洗墨池,修文井),未及而立便扬名蜀中,洪雅附近的峨
眉县令
杨徽之,
犍为县令宋白与他结为忘年交,诗文唱和引为
高山流水,并为之延誉。在今天罗坝镇南约
5公里的阿吒山上,有田锡启蒙读书之处,被
宋真宗赐名
”科甲名山
”。昔日田锡读书时的读书楼遗址、洗墨池、乳泉仍保存完好。
田锡三十岁后游学
长安,与后为翰林学士、官至礼部侍郎的
韩丕同于
长安白鹿书院、
河南嵩山太乙书院刻苦攻读,终于在太平兴国三年(
978年)一举登
胡旦榜第二名进士榜眼及第,真可谓
“一举成名天下惊
”。
田锡由榜眼入仕后,历任左拾遗、
河北转运副使,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田锡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谏著称,即使是在被贬寂寥时,其好言时政缺失的秉性也不因此稍改,依然秉笔直书,勤谏不讳。把
“文死谏、武死战
”这一古训发挥到了极致。
在
25年的政治生涯中,田锡历仕太宗和真宗二帝。宦海沉浮二十五年以
“谏
”闻名,德
高望重,满朝颂服。咸平六年(
1033年),田锡病逝后宋真宗阅其遗表后深感遗憾,对宰相
李沆说:
“田锡直臣也。朝廷少有缺失,方在思虑,锡之奏章已至矣。若此谏官不可多得,天何夺之速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