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527|评论: 2

[四川手机报] 正视教育里的竞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印度电影又出神作《起跑线》。它讲述了一个印度中产阶级家庭为了让孩子读到优质私立小学,在申请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唏嘘不已的故事。
QQ截图20180411163038.png
学区房、教育腐败、中产焦虑……这部印度电影的关键词再次刺痛家长们的心。办公室里,为人父母的同事们又一次讨论起要给孩子择个什么校、多报个什么班。

>>竞争催化能力升级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人讨厌这句话,认为这句话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最终让孩子哭,培训机构笑。但是没有这句话,父母的危机感、焦虑感就会消失吗?不会的,无视竞争并不能避免竞争,就像无视死亡并不能避免死亡。

BBC曾在英国选取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背景的孩子,并跟拍了他们56年。他们身上体现的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酷。
QQ截图20180411163145.png
当富家三兄弟每天阅读《金融报》、《泰晤士报》、对自己的未来就有清晰的规划时候,伦敦东区的工人阶级三姐妹则自由了许多。她们需要上舞蹈课,但是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自由活动,老师并不会管她们。

结果如导演所料,上层阶级的孩子们借助着父母的眼界、资金和人脉,更早地了解了社会竞争,掌握了出类拔萃的诀窍。而中下层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教育的意义,对未来没什么打算,梦想就是少挨打,不挨饿。他们随意地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了早婚、多子、失业等等底层命运。

让教育摆脱竞争,无异于让教育去自戕,几乎没有可能。

不得不承认,“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规律在教育上普遍成立。就以前段时间风光无限的特朗普孙女为例吧,小姑娘中文流利,能唱《茉莉花》,还能背《三字经》。之所以这么厉害,人家可是从18个月大就开始去语言机构学中文了,并且家里为她高薪聘请了中国保姆,连家里积木玩具都是带中文的。
QQ鎴浘20180411163015.png

>>可别走入了病态竞争的误区

1、牺牲身体去竞争。人的身体健康倘若被透支乃至摧残在长身体的校园时代,后天再幸运、再成功,都是无法弥补的。简单地举个例子,科技这么发达了,也无法让人彻底摘掉厚厚的眼镜,视力重回5.2水平。

2、技多不压身。为了给孩子装备一身技能,不少家长却用力过猛了--别人报了的班,我们也一个不能落下,为了出奇制胜,连“蒙眼识字”都不放过。

3、排他性竞争。成人职场上的拼杀通常不仅仅是较量,而是为了争取某种利益,是要分出输赢的,但这种“排他性竞争”不适合孩子。孩子们需要的是在竞争中让自己成长,不是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当病态竞争趋于常态化后,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首先,孩子会极度地恐惧失败;其次,孩子将变得冷漠与自私。

总而言之,竞争是无法避免的。或许,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战胜自己,而不是把“挫败别人”当做目标;或许,教育部门应该考虑的科学健全考试、入学的制度,而不是回避竞争,再走回二十年前“快乐学习”的老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4-13 12: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需要的是在竞争中让自己成长,不是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当病态竞争趋于常态化后,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首先,孩子会极度地恐惧失败;其次,孩子将变得冷漠与自私。”很赞成这个观点。早在10年前,净空法师就表示过社会浮躁过度开发各种速度就是现在社会的一种竞争常态,各种竞争最终会导致各种战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把竞争内化为跟自己较劲,让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积极更阳光,让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更宽容更豁达,让生命的成长更有意义,这样的竞争才是良性循环才有希望!

发表于 2018-4-1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界的竞争“ 撕咬 ”争夺食物水源配偶领地 ……

人类竞争“ 挫败别人 ”争夺资源市场配偶威望 ……

老师常常煽情: “ 大数据下, 1 分之差就会比下去成千上万的人 ” !

分数指挥棒随时在“ 棒喝 ”学生,学生苦 ……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