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薛涛
浩瀚苍穹时光遥,巨匠硕多诗涛涛。
唐朝庶女枝独绽,传世九十笺闪耀。
注: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
薛涛八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她天分很高,让父亲又喜又忧。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16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
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历史:
薛涛井之说,始于明代,宋、元以前不见记载。据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及曹学佺《四川名胜志》,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水极清澈,石栏环绕,为明代蜀藩制笺处,每年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24幅,入贡16幅,余者留藩邸中,市间绝无售者。明代王士性《入蜀记》描述此笺"比高丽特厚而莹,名薛涛笺。"文中"高丽"即朝鲜名纸。公园内的薛涛井,即明代遗迹。
大明正德状元杨慎《别周昌言黄孟至》有云:"重露桃花薛涛井,轻风杨柳文君垆。"这是诗歌第一次出现薛涛井的例子。万历初,时任四川按察使的胡定有《薛涛井》诗二首,中有"好事至今传井渫,年年飞入九重天"。诗后附注:"蜀殿下取此井水造为万寿笺云。"明万历年间曾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的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记曰:"予庚戊秋过此,询诸纸房吏云:'每岁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二十四幅,入贡十六幅,馀者留存'。"由此可知已有两百年历史的薛涛井还为仿制薛涛笺提供井水,纸房吏还在位,并定期仿制薛涛笺。天启《成都府志》对薛涛井有更多的记载:"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澈,石栏周环,为蜀王制笺处,有堂室数楹,令卒守之。"清康熙《成都府志》记载仍如前志。
而时至今日,堂室数楹早已不见了,制笺器具没有了,唯一遗迹只有纸房水井了。此井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成都市望江路30号。
成都自古多水井。水井数量在1920年左右到达顶峰,整个成都有6100多口水井,既有大户人家私宅院落里的私井,又有公众集资或政府投建的公井。如今仅余薛涛井、双眼井等作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