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882|评论: 40

邛崃石窟之盘陀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80101121333.jpg
无人机拍摄的空中鸟瞰图(图片由黄嬢嬢提供)

QQ鍥剧墖20171125142726_鍓湰.png

关于盘陀寺,古籍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

盘陀寺位于成都市邛崃城西约5公里的磐陀村六组,就在竹溪湖的东南面。最近一次参观是在2018年4月。


map.png

过西桥,通往盘陀寺的路有两条


WU9A6307_副本.jpg

站在对面的山包上眺望盘陀寺

磐陀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原名开元寺,明代改为磐陀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因寺有大石如磐而改为磐陀寺。寺庙倚山而立,坐西向东,占地20多亩,现仅残存明代大殿一座、殿中三尊大佛塑像、五十三参壁画和殿周六龛摩崖造像,造像1091尊,均为唐代石刻。(这段要感谢度娘)

WU9A6352_副本.jpg


2006年5月,磐陀寺摩崖造像与大同乡石笋山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等一起,合称邛崃石窟,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杨天官题字
飞龙桥.jpg

题字就在沟壑边的崖壁上,飞龙桥就是现在的公路桥吧。

咏壑题记.jpg

山门崖壁书擘窠大字“詠壑”
右:大明崇祯葵酉春暮
中:永壑
左:天官郎郡人杨伸书
     大清光绪己丑梁厚森重修
___字人刘杰
杨伸像.JPEG

杨伸(1590-1650),字引能,号蠖庵,邛州夹门镇泗坪人。生父杨守鲁和生母马氏病故后,过继与叔父杨守敬。杨守敬,进士出身,授吏部考工司主事,赠封承德郎。杨伸心性聪慧,学识渊博,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中乙丑科二甲赐进士出身,先后任户部主事、吏部文选司主事、验封司主事、考功司主事、文选司郎中、稽勋司郎中和南京兵部职方主事。杨伸父子同时供职吏部,且卓有政绩,崇祯皇帝敕封为“父子天官”。(摘自《邛崃记 历史名人 天官杨伸》)

在崖壁上,不仅有天官的大字,还有历代修桥的记载。

飞龙桥题.jpg

“乾隆二十三年修建石桥”的功德碑


道光二十年题记.jpg

“道光二十年新增桥梁一根”的题记


WU9A6347_副本.jpg

“趺(fū)石”二字据说也是杨天官所书

趺石1.jpg


日落.jpg

试想当年,僧侣结跏趺坐于大石之上,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按照《观经》之十六观的观想方式,依次从日想、水想、地想......下辈生想,最终就可以见到极乐世界。从科学的角度看,就是产生了幻觉。(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8-4-1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得好!

发表于 2018-4-1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巴士,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22:2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老师的鼓励。一年以前就想写这么一篇供普通游客深入了解我们邛崃佛教石窟的文章,但总觉得自己准备还不充分,对人文历史和宗教哲学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经过这一年来的学习,现在终于觉得是应该和大家分享的时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大佛
大佛龛01.jpg

盘陀寺的“形象代言人”——大佛
过天王殿拾阶而上来到第二台地,有一大石,一窟“大佛”和两通记事碑,最右侧(以大佛为参照物)石碑是刻了若干姓名的功德碑,中间石碑是《磐陀寺古佛全像记》碑,“见其有石大石如磐形,故名之也”,告诉了我们“磐陀寺”寺名的由来。
大佛龛4.jpg

“大佛龛”即西方三圣龛,是磐陀寺造像最大的一龛,龛高4.8米,宽3.1米,深2.1米。主角有五位,主尊阿弥陀佛(不少信众误认作药师佛)结跏趺坐居中,身着“U”形领通肩长衣,通高2.88米,头顶莲蓬华盖。观音(左)、大势至(右)二位菩萨侍立左右,立于莲座上,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和披帛。阿弥陀佛头光两侧又雕文殊菩萨(右,骑狮)、普贤菩萨(左,骑象)造像各一铺,这样便又形成了毗卢遮那佛与文殊、普贤菩萨的华严三圣组合。一堂共祀“华严三圣”、“西方三圣”的形式,实例较少。文殊、普贤不管是大小还是雕刻手法,与前三位都有明显差别,应该是后来补刻而成,但也不会太晚。
31939761_1.jpg
  当今的佛寺之中,一般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为什么磐陀寺的布置是文殊在右、普贤在左呢?这可能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左右谁为上首的问题。在我们中国古代是右手为上,左手为下,文殊成道在前,普贤成道在后,按照这个先来后到的顺序,按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把文殊排在了右边。而在印度恰好相反,古印度人解手时都用右手擦屁股(现在的印度厕所也很少),因而视右手为不净,法轮转动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所以现在的造像把文殊排在了左边。
  第二各解释:理论和实践谁更重要的问题。文殊是大智,重在理论,所以在探望病中维摩洁的事上,各位菩萨和罗汉都在踢足球,因为他们的理论功底不高,都有被维摩洁居士问倒的尴尬经历,谁都搞不定,佛陀只得让文殊菩萨上场,可见文殊不愧为智慧第一;普贤是大行,重在实践。在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中,理论和实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在原始佛教中理论较少,很多本生故事、佛传故事都非常易懂。后来到了大乘佛教,理论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比如“源起有,自性空”有多少信众能搞明白,搞成了经院哲学,信众越来越少,所以后来佛教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印度教性力派在内的思想,更侧重于实践,形成了佛教密宗。在大足石刻密宗造像中也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导游词的解释就是“密宗倡导理智不二”,也就是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一下,应为密宗倡导“理智不二,由理入智”,还是实践更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001lHTENty6IDIfoyVDed&690.jpg 左:普贤菩萨,
  一般是手持如意钩,坐骑为六牙白象(表六度:六个到彼岸的方法),表圆满一切行愿,白象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001lHTENty6IDIh4qPk06&690.jpg

右:文殊菩萨
  坐骑是青狮。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在两位菩萨的周围有象、狮奴和菩萨的部众。

发表于 2018-4-15 12:5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我们寺庙的文章,我最喜欢了,我就是黄孃,法名圣烨居士为了看我们本土的佛教文化今天专门注册了,谢谢宣传!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4-15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烨 发表于 2018-4-15 12:58
写我们寺庙的文章,我最喜欢了,我就是黄孃,法名圣烨居士为了看我们本土的佛教文化今天专门注册了,谢谢宣 ...

欢迎到麻辣论坛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烨 发表于 2018-4-15 12:58
写我们寺庙的文章,我最喜欢了,我就是黄孃,法名圣烨居士为了看我们本土的佛教文化今天专门注册了,谢谢宣 ...

感谢黄孃的支持和关注。另外,文殊、普贤二位菩萨都是半伽趺坐(一条腿盘着,一条腿自然下垂)在坐骑背上的莲台之上,左右对称排列。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说说最大伽的佛了,主尊——阿(ā)弥陀佛。我们受电视剧影响太大,剧中演员台词通常把阿(ā)读成(ē)。 闃垮讥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他的胁侍,观音是阿弥陀佛的一生补处菩萨,也就是第一顺序接班人,所以位居佛的左侧。佛像的耳、手经过修补,像也经现代装彩。 四乐伎.png

  二位菩萨又如何区别呢?
浜岃彥钀ㄥご閮
  左侧观音菩萨,有圆外桃形头光,头戴截高花蔓冠,冠前饰小立佛一尊,右手举拂尘,左手提罐,冠侧垂缯带,帛带自肩绕腿上垂体侧,胸前璎珞繁复,戴手镯,上身挂络腋,身躯粗壮。
瑙傞煶澶у娍鑷
  右侧大势至菩萨,有圆外桃形头光,头戴截高花蔓冠,冠前饰净瓶一个,左手举罐,右手下垂握带,左手提罐,冠侧垂缯带,帛带自肩绕腿上垂体侧,胸前璎珞繁复,戴手镯,上身着僧祇支,身躯粗壮。
【摘自《邛崃盘陀寺花置寺摩崖造像调查简报》,成都考古发现(2013)】
  要说最好看的还是二位菩萨,典型唐代的“三段屈曲式”,观音等菩萨还是男像,还有一点小肚腩。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磐陀寺碰到一当地大爷,他告诉了我飞龙桥的位置,特更正一下,见下图。
椋為緳妗

閾跺瓙娌

娌卞瓙鐪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4-16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乐伎,来个实物图。
鍥涗箰浼
  还是来说说龛口的塔吧,先请看看以下五座塔。
娴簯濉
  佛塔亦称宝塔,起源于印度,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等,初期传入我国时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说文解字》言:“塔,西域浮屠也。
  它们五个都是唐代的密檐式方塔,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极柔和的弧线。在第一层塔身很高大,内设佛龛。从第二层塔身开始,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每层用叠涩法砌出塔檐在塔顶处安置葫芦形塔刹。唐代以前主要是四方形塔。
  中国古塔的基本构造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主要发挥着纪念佛祖佛事、镇妖祛邪、祭祀祈祷、纪念等作用。
  另外:一般塔的层数为奇数,比如一、三十一十三十五,唯独云南的塔的层数是偶数,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就十六层。大理南诏(中原唐朝)时期,曾经几次侵入成都平原,同时带走大量工匠,千寻塔其实就是唐朝佛塔的山寨版,但是又要体现自己元素,所以就作了本地化处理,改变了塔的层数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邛人一个 发表于 2018-4-15 19:36
该说说最大伽的佛了,主尊——阿(ā)弥陀佛。我们受电视剧影响太大,剧中演员台词通常把阿(ā)读成阿 ...

更正:不是螺髻,是肉髻

发表于 2018-4-17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深尖端领域,希望有专家似的人物出来引领、解读。你做得很好!让大家增长了知识。

发表于 2018-4-1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邛人一个 发表于 2018-4-14 22:24
谢谢两位老师的鼓励。一年以前就想写这么一篇供普通游客深入了解我们邛崃佛教石窟的文章,但总觉得自 ...

厚积薄发,后生可畏。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发表于 2018-4-17 06:53
高深尖端领域,希望有专家似的人物出来引领、解读。你做得很好!让大家增长了知识。

我只能抛砖引玉,当个资料搬运工。
希望有这方面的专家来解读我们邛崃的人文古迹,体验邛崃厚重的历史文化,欣赏精美的建筑和艺术。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7: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鍏冨拰鍗佷簲骞撮璁

  “元和十五年春造”题记
  欣赏了“西方三圣龛”,我们来看看旁边的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高启新撰写的《磐陀寺古佛全像记》的碑刻。先上图。
閫犲儚纰
  这上面的字已经有部分脱落、有部分风化而不清楚。幸好大清嘉庆《邛州直隸州志》之艺文志载有《磐陀寺古佛全像记》的全文。
鍏ㄥ儚1.png

鍏ㄥ儚2.png

鍏ㄥ儚3.png

鍏ㄥ儚4.png
划重点
从这篇碑文,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static/image/hrline/2.gif
  1、磐陀寺的建造始于宋,而古佛(西方三圣)是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镌刻。
涓夌鐗堟湰瀵规瘮.png
  石碑上是“盘陀寺古刹也在州治递西南隅肇自宋元和十有五年僧因山石之形镌佛一尊......”,嘉庆邛州志的影印本是盘陀寺古刹也在州治递西南隅肇自宋()元和十有五年僧因山石之形镌佛一尊......”,嘉庆邛州志现代编印本是盘陀寺,古刹也,在州治递西南隅,肇自宋元和十有五年,僧因山石之形,镌佛一尊......”。石碑上原本是没有“唐”字,影印本县志在编辑时一开始并没有字,那时没有标点符号,可能为了读者理解方便,在“宋”和“元和十有五年”间的左边加了一个字。现代编印本在断句时出了问题,语义不通。应该是盘陀寺,古刹也,在州治递西南隅,肇自宋元和十有五年,僧因山石之形,镌佛一尊......”。这也就是说先有佛(唐朝),后有寺(宋朝)。
(以上只是自己的理解,敬请专家指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