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命运因“华山论剑”而改变 复旦的老师从上海飞到佳木斯,在兵团战士报上看到了我的一篇小说,就从佳木斯到哈尔滨、再到黑河、再到我们团。 那时,我正在木材加工场抬木头,团里通知我,有一位上海来的朋友要见你,要跟你聊一聊。我以为是搞外调的,可能和我父亲有什么关系。 我没听说过复旦大学,也不认为它是好大学。而且,我对上海的印象也不是很好,所以也没有当回事。 他跟我谈文学——你知道车尔尼雪夫斯基吗? 又问我怎么评价他的著作。 两个人可以在那么高的层面上没有顾忌地谈论这个问题,有点华山论剑的感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他嘱咐我,以后不要说任何类似的话,在三四个月内你不要做什么错事。但是,他没告诉我三四个月之后发生什么事情。 我回到连队时,有上海同学问,你见的是上海什么人?我说复旦大学来的。 我复述了一下当时的情况,他们扼腕叹息,你错过了一次机会,那肯定是面试。 几个月后,我们团就接到了通知书,而且通知书注明必须是我。 在当时,如果团里认为这个人不适合,可以把这个名额给别人。 但是,既然注明必须是我,就意味着不能转让——如果我不去,这个名额就没了。你想,这是多大的幸运! 现在想,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复旦大学老师为中文系招生时,和我谈文学,若讲不出来,就将错过这个机会;当你的言谈内使他多少有些惊讶的时候,这个机会和你就发生了关系。而我正好读过一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