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31|评论: 3

别把棍棒教育当作传统文化教育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4-1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明日报 2018.04.16

别把棍棒教育当作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熊丙奇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家宣称面向“问题孩子”施教的“善和传统文化基地”不仅用棍棒体罚学生,还借着传统文化教育名号让学生学习反科学内容。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基地”的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他本人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但他认为“我这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教这个是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

在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到这所学校教育的一些令人生畏的细节。学校老师使用戒尺打学生,并称“(我)曾经把一个学生打得站不起来,全身都是瘀青。”甚至还当着父母的面打,体罚也“经过家长同意”。记者向陕西渭南市合阳县教育局反映相关情况,得到了“已对‘善和传统文化基地’进行初步调查,查明其没有相关办学资质,属于不正规的办学”的回应。

近年来,这种打着传统文化教育旗号而行违规办学之实的非法办学机构,不在少数。这些机构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与地方教育监管不力以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错误理解有关,同时也折射出家长对待“问题孩子”的焦虑。

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传承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但现在有的打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机构,却把糟粕当“宝”,比如棍棒教育。事实上,按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的做法,都是违法的。但是,近年来,社会却出现对“棍棒教育”的崇拜,认为对孩子过度“赏识”,纵容了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能再对孩子让步,认为“赏识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应该对孩子严加教育,该打就得打,或者送给某些机构去“管教”。当然,这些机构不需要对孩子进行什么教育,只需要敢打即可。

出现这种情形,值得深思。赏识教育,并非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纵容,而是需要基于规则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批评、矫正。但是,批评和体罚、变相体罚不能混为一谈,有的正常的批评,被舆论质疑为变相体罚,对教师上纲上线,导致教师干脆不再管学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无原则纵容。而另外有的时候,有的教师则把批评等同于打骂,不打骂就不知道该怎么批评,不知道批评的尺度在哪里。

棍棒教育,不能视作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而是封建糟粕沉渣泛起,这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提出调整要求。首先,不能认为机构提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符合教育方向,要看其教育内容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不能让反科学的内容充斥在培训机构之中,更不能以假的传统文化教育败坏传统文化。其次,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规则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对学生进行校规处罚,应该成立学生事务中心,由学生事务中心调查、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处罚,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和法治教育。再次,家庭教育必须回归做人的教育,而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以前,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要的一块是家教,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育,比如尊敬长辈、不浪费粮食、诚实守信等。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知行合一”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可谓丰富。然而在某些教育机构的手里,却只剩下了“棍棒教育”,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伤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4-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我们这一代(本人92年)基本上都是这么出来的,身边的同学都厌学,老师和家长都是用成绩说话,初中时候特别的不想学习,身边的几个同学成绩也还不错,但一进了高中(南部二中),由于教育方式变了,大家的学习态度全部都变了,跟我一起进去的同学,一年后成绩全都下降了,到高考基本上都没上本科。以前小时候,也不敢跟家里人说这些想法,现在我们几个朋友每次聚会都在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家都一致认为这种的方式太极端,以后的孩子千万也不会去上以这样方式教学的学校

发表于 2018-5-21 10:4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能极端,适量惩罚是必要的,但不能太过

发表于 2018-7-1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