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
我们已经从顾颉刚《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一书得知,是晋朝郭象在《庄子注》中将《庄子•外物篇》“苌弘死”的记载,篡改为“苌弘死于蜀”,让后世的陈玄英、林希逸、罗泌、杨升庵以及千疮百孔的《大明一统志》作者之流添油加醋,逐渐把山东“蜀”中原“蜀”替换成四川“蜀”,让“死于蜀”的苌弘有了四川户口成了资阳人。揭穿这一历史事实后,顾老先生斩钉截铁地下结论:“苌弘死于中原藏于偃师,请不要在四川为他寻找故乡了”(《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
诚哉斯言:把苌弘说成四川人的唯一依据是“苌弘死于蜀”——既然他是死在河南埋在偃师,怎么还可能是四川资阳人呢?
其实,关于苌弘之死,2018年3月22日《资阳日报》上《阳爷爷讲故事•苌弘后人的故事》很说明问题:“历史上,洛阳是周天子生活的地方,周天子在洛阳近郊偃师杀害苌弘,偃师还有苌弘的墓,必须要去。偃师有博物馆,据说有苌弘碑。
国庆假日,博物馆仍然开馆,馆长王竹林安排解说员引导阳爷爷找到苌弘碑,该碑是清朝乾隆年间河南知府张汉所书,碑的上端题‘周大夫苌弘墓、去洛京三十里’ ” ……
这是《阳爷爷讲故事》作者亲临现场采访后写出的登载在资阳日报的文字。充分证明苌弘不是死于四川,不是资阳人。明知这一点还要强词夺理,保留在资阳南门沱江边上“苌弘广场”的“孔子访苌弘”大型石雕,保留资阳市政府网站首页资阳“哺育了东周孔子之师苌弘”的不实之词,不是造假又是什么呢?
别了,苌弘。现在资阳人已经知道了你的家乡不是在四川而是在河南。感谢你这么些年充当我们的精神力量源泉。相信我们资阳最终会像十多年前,撤掉市政府大门外花费巨资修建的“三根柱子顶个球”的丑陋城市雕塑那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让你再一次魂归故里。
资阳,让苌弘回他的河南老家吧。
2018年4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