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票!!大力支持!期待小编送票票,期待再回母校所在地,期待用文字求得认可。
走遍中国:百变“耙耳朵” 文/云开雾散 世界很大,想去看看。 大海很美,总要看看。早些年从老家到威海,途经汉口转车,让在汉口的发小阿春代买了从汉口到威海的火车票。早晨六点过到汉口后,打车去了阿春位于黄陂区盘龙城叶店做买卖的小店。午饭后生意清淡了一些,阿春便带我们去看她在F—阳光小区买的新房,走到路口,她停下脚步,对我们说:“好几站路呢,坐‘麻木’过去吧。”就在我晕头晕脑之间,她已经招呼过来了一辆三轮车。豁然开朗,敢情武汉人把三轮车叫的“麻木”。 到了威海的那天晚上,姐姐和龙哥说去街上吃晚饭,三个人坐个“兔子”正好。有了威海的经历,我已有心理准备,只是想,不知他们又给什么东西取了一个这么稀奇古怪的名字,我也不吭声,默默地站在一边等。等了一会儿,又是一辆三轮车如约而至。我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个三轮车,不同的地方给了它稀奇古怪也富有地方特色的叫法。 十多年前在都江堰上学,去成都玩耍时,看到一中年妇女对着路边一三轮车夫大呼道:“耙耳朵过来!”当时着实一惊。“耙耳朵”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意思是怕老婆的男人,也就是俗语中的“妻管严”,多年后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常常忍不住发笑。 姐姐看我笑得厉害,连问缘故,我把经过一说,大家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姐姐告诉我,四川老乡徐大姐刚到威海进工厂做事时,人事部的女孩带她去街上买生活用品,女孩对徐大姐说:“我们坐个兔子上街吧。”徐大姐本能地点头,却在心里悄悄嘀咕:“威海的兔子真大啊,还能坐。”心中虽然有疑问,但徐大姐不好意思开口问,等到稀里糊涂坐在三轮车上时,才怯怯地问女孩:“这是兔子?”女孩莫明其妙地看了一眼徐大姐,肯定地点点头。事后好几天,老实的徐大姐还为这一问题纠结。 前几年在北京,听他们又把三轮车唤作“三蹦子”。这个叫法结合当时的语境,多少还是能知道是三轮车的,像“麻木”“兔子”“耙耳朵”这些叫法,如果没有本地人在场解释,怕是只能当个萌萌哒的喵星人,眨巴着双眼扮无辜状。 前两天看书,又看到长沙人将三轮车叫“叭叭”,于是那些久远的记忆再次在脑海中回荡,哑然失笑也无比感慨,中国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如果有一本《中国各地民间语言词典》,将这些充满地方特色的用语和它们产生的故事背景收录其中,一定有趣得很。(92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