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07|评论: 7

棋 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棋  友

  我很自负的,少有挫折感,凡是与智力有关的游戏,都能玩的不错。自小时看会了象棋,摸索到参工之时,就在一条街上没有对手了。­

  99年等待分配的那段无聊的时光里,每逢隔天赶集的日子,我家就会凑上一大堆臭棋篓子,挽起袖子大战三百回合,一时间,楚汉河界,车驰马啸,兵来卒往,常常棋至中局,一方劣势,此时也就没有“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的禁忌,旁观者纷纷献计献策,争得面红耳赤,劣势一方也常常按住对方要吃的棋子说:“我这棋还没下稳呢……”­

  一次,与我对局的一位人称“大憨”的选手在作了一番艰苦卓绝痛苦挣扎后,又一次败下阵来。在围观者中忽然冒出了一句:“我来一盘!”,旁观者中又有人起哄:“真正的高手来了……”,循声望去,一微胖的中年人不知何时加入在观战人群中,以前未见过面。下就下吧,这象棋路边摊就像擂台赛,败者下,换人上,摆好棋后,我正欲说,“你先下”,哪知他却道:“我让你双马”,“什么,让双马”,我愣住了,套用一句小学时作文常用的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对局开始了……我心想,“究竟是他口出狂言呢,还是我不知天外有天?”

  随着棋局的进展,尽管我也下得谨慎,局势却比预期的困难得多,我的红棋多双马竞不占优势,多的子反而碍手碍脚,棋路不畅,最终黑棋组成“天地炮”的杀势构成绝杀。输棋的那一刻,我望着那无解的棋局,心中百味交呈,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前所未有的挫败感,直到现在也不知说什么来描绘当时的感慨。­

  这之后,我与他就算结识了,他姓张,在粮站工作,比我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前期,供销社与粮站那可是红遍半个地球的部门,听住街户说,一些粮站的女士上街,别人奉承的打个招呼,连斜眼也都不看一下,心情好得话来点鼻音就算是回应。但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这些部门也就没落了,而当时张哥还守着那点可怜且不能兑现的工资在村上驻点,第一次下棋那次就是他从村上到街上粮站来交粮。后来,我也在村小任教,但不同村。周末,都在街上时,我就会在他街上粮站的寝室与他下棋交流,在他那里,我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象棋指导,他那有很多棋书,还订了《棋艺》,《广东象棋》等期刊,还记得在冬天,好像他住处不用交电费,弄来一个电炉,放在钢丝床下,开足最大马力,窗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我们就在床上一手拿棋书,身前摆好象棋,相对而坐,打谱研讨,常常为特殊局面下特级大师的下一招而苦苦思索。在那段时间里,我棋艺突飞猛进,与其对局逐渐由让单马,让三先,最终能与他分先对局了,但与他相比,至今还逊一筹。­

  隔年秋天,我上街任教,他有次来看我,站在操场边一棵树下,穿一灰色西装,落叶飘零,周围学生喧闹不已,而他一人静默,至今我都记得那一幕,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见面后,我俩却来了一个西式热烈的熊抱。我也到村上看过他一次,他在村上生活无着落,十分清苦,那次,我在村上小店买了酒,他割了一刀肉,还在村民家找了一点洋芋,和着煮好后,我俩就围在炉上喝酒吃肉,简单而快活。

  他吃东西给我印象深刻。有次在他家(他在平昌与他弟弟共同买的房子),我们喝稀饭,菜就是一碟干豌豆,我挑时落下一颗,他随手捡起放在嘴里慢嚼细咽,那一幕非常接近阿城《棋王》中王一生吃那一粒米的情形,他对吃也不是虔诚,也没达到日本人吃饭时说的“感谢你命延我命”那般高度,我想,就是节约、不浪费罢了。这也不简单了,我现在周末常常喝着廉价啤酒,看着佳片有约,剥着老灶花生,对落在地上的,我也让它颗粒归肚。这全得益于张大师的影响,但我终究未达他那般高度,因在他家吃饭时,我喝不完的稀饭他都能顺手倒到他的碗内。

  为棋不为生。民国时期“粤东三凤”之一的钟珍,一代象棋国手,竞落魄死于街头,病死?饿死?无人关心,无以考证。我的张哥生活之窘迫无出其右。三个子女均在县城读书,他的夫人好不容易进到县城一酒厂上班,在一次体检中又不幸查出患病。这病终生吃药,不能根除,害得他全家每年都体检。他费尽周折获得低保,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令我诧异的是,他的哥哥与他却是天壤之别,他哥在县城曾开过三四个歌舞厅(我与他哥曾在那里下过棋),至今还拥有几个旅社。张大师是老婆一个,娃儿一大堆,他哥却是娃儿一个(一老婆一个),老婆一大堆,这不是笑话。张哥母亲去世时,我去他老家写挽联,司祭的人问他哥在他名字边写哪一夫人名字?他哥狠狠的恨了那人一眼,张哥在旁正色道:“当然写老大了”,随后我提笔写上他报的一女名,也不知是不是随他哥回来的那个戴眼镜的少妇。他与他哥贫富差距,套用《卖拐》中范伟的名言:“这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为生计所迫,张大师还在外县摆过残棋,还有热心棋友为其当媒子,但终不是长久之计,最后夫妻二人南下打工,而这几年外出打工也不比以往了。

  张大师以前在乡镇上无人敢与其下棋,他下也是让对方双马,我笑言,可以赠他一面锦旗,上书一象棋书名“自出洞来无敌手”。他去后,我也少下象棋了。无人可下,这不是个问题,现在网络通天下。一次我从订阅的《象棋研究》中看到全国等级分排名一二的岭南双雄许银川、吕钦竞下不过人机合一?!深感此技艺走进死胡同,改攻围棋了。QQ围棋向3段迈进,而象棋止步于三级大师。而张大师对象棋矢志不移,不论是他老婆责骂、撕棋书、扔象棋,还是生活困窘,无论在哪,他都没放弃过,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张大师是典型的北派棋风,棋风凶悍,大刀阔斧,攻杀凌利。他的棋尤其注重子力空间位置,下棋如慢国手张锦荣,经深思熟虑后方才落子,这当然是对极少数高手时,杀些菜鸟他同样和我一样快,我等与高手对决也下得较快,争当快刀手,一方下出漏着才苦思回天之术时,另一方常平伸右掌,左手拂右掌际,作磨刀霍霍状。这般对局随手棋、臭棋层出不穷,观战的张大师痛心疾首道:“你们这下的是草棋啊!”。张大师先手布局多是“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隐然有“无敌中炮”林弈仙之风,即使偶尔来个试探的“仙人指路”,但未几便还架中炮厮杀一番。当然他后手屏风马也用得不错,其中盘杀力“十三段”,我等几个棋友就服他这点,常棋至中局,局势平淡,他的深思后的招法也如“平地一声雷”,出人意表,耐人寻味。即使看似劣势,他往往弈出妙着鬼手,每有惊人的转折,引人入胜,弃子攻杀尤为厉害,他残局功夫扎实,而其对局多中盘决胜。他的对局理念我概括为:“进攻、进攻、再进攻,战斗、战斗、再战斗”,而我与其相反,“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理念无高下,对局见真章,我俩对局就是矛利盾坚的对决。今年他务工回来,邀几棋友去他家下棋,与其对局,他沉思之际,我抬头看见他头上己有些许白发,对局地点在天楼,当时阳光灿烂,而我心中冒出的就是这句“可怜白发生”,这是谁的词句?无关紧要,只是心情太过悲凉!

  我一同事和张哥是同学,谈到他说:“在其读书时,他就自诩为‘某某道士’……”。有次我与他在镇上饭馆吃饭,席间下盲棋一局,局后探讨良久,饭毕散后结账时,店老板娘问我:“你咋认识这个人呢?”,我不动声色道:“怎么啦?”原来她与张哥是同乡,谈及他多为人狂狷,行径乖张,人皆当其另类。唉!弈士虽寒,其行高雅,奈何世俗不容。

  我曾到他家见过他发表在《平昌报》上一首酸溜溜的讴歌太阳的小诗,一如他保存的那页报纸般发黄。又一日,张哥过我家,给我家小子带来老家的甘蔗,得知他名字“御风”时,问道:“是不是《水经注》中‘虽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御风’?”

  近日,张哥又给我发一短信,是一首七律:“君似云杉……”,我思忖良久,不知如何回复。

  《庄子》中记载:庄子好友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人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我很庆幸!我能理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10-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人生本如棋局,但下棋能达到“人棋合一”的高度,或上升到能掌控“棋如人生”者少之又少。。。。。。

发表于 2009-10-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手才是真正的朋友。善待对手的道理,有谁能够如此大度与宽容?!

发表于 2009-10-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如棋,棋风似德。有几人能懂棋之精华?

发表于 2009-10-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待对手的道理,有谁能够如此大度与宽容?!

发表于 2009-10-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如棋,感谢对手,教会我们坚强地生存!

发表于 2009-10-1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