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地方戏曲与交响音乐跨界融合,不算什么新鲜事,上个世纪文革时期,就有京剧交响音乐《沙家浜》,热火了一阵子,但对京剧的改革没有起到什么多大的作用,人们仍然喜欢看京剧。京剧交响音乐《沙家浜 》没有传承下来,也没有流行多久,传承流行的还是京剧。在王玉梅川剧交响音乐演出之前,有人也搞过川剧交响音乐,在国外演出,震惊欧洲,但震波并未传到国内四川,对川剧的不景气,没有起到挽救的作用。本人还未见到此川剧交响音乐在国内演出,不知其他人见到了没有?今天我才看到王玉梅川剧交响音音视频(直播版),看后有些感慨。对交响音乐本人是个门外汉,只能看热闹。但则见乐队人员就站了大半个舞台,各种乐器琳琅满目,有大中小铜号,有大中小提琴,有架子鼓、铜卡卡,还有众多的民族管弦乐器,还有川剧锣鼓……乐器阵容庞大,乐员众多,单是一个国营川剧团哪有那么多的西洋管弦乐器,想搞川剧交响音乐,谈何容易。火把川剧团(班)更是望尘莫及,想都不敢去想。演出人员太多,演出成本就高,戏票的价钱必然高,低工薪的人们是消费不起的,青少年虽然喜欢交响音乐,如果多看几次交响音乐,也可能承受不了。因此川剧交响音乐,不适合大众消费,还是返璞归真为好。多搞下里巴人大众化演出为好。川剧尝试交响音乐,也是可以的,无可非议。看到了王玉梅川剧《思凡》、《拷红》、《刁窗》交响音乐,还不如看她演的川剧折子戏《思凡》、《拷红》、《刁窗》过瘾。在折子戏中可以看到她全面的“四功”、“五法”的表演技艺。本人喜欢看她的折子戏演出,对她的川剧交响音乐,不太感兴趣。申请明一下,这是我个人意见,并没有反对王玉梅及其他人搞川剧交响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