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六、陶元亮之酒与王摩诘之佛(三)
渊明诗中的放达,皆有一种没落蕴于其中,可谓之“笑中的泪”。此种放达,越是表现得通脱,其背后的哀伤越是深沉真切,自然也就越是感动得人深。世间事,不经此者,难会得其间意。此可为明者言而不足为昧者语也。吾识渊明。 王维的淡泊,是盛世背景下的淡泊,是大国气象下的淡泊,是有家有国,心有所托下的淡泊。所以,他能淡泊地潇洒自如,他能淡泊地飘飘欲仙,他能淡泊地了无牵挂,他能淡泊地无所介怀。对于人间的繁华,他经过了,他也看淡了,所以,他能一悟便入禅真。我常常以为,王维的悟,是不透彻的,因为依然有痕迹可寻。世尊拈花时,迦叶的微笑,大约只能在灵山会上才能得一真见,余则无足观。尘世,毕竟是有牵拌的,最不济,那臭皮囊你总是摆脱不掉的。既然红尘如此,我们自不须强求世人,就诗家中的参悟者言,王维对人生的了悟至少已达七、八分,这已经很不易了。 七、陶元亮之酒与王摩诘之佛(四)
王维的了悟,在其诗中,不是下面的句子: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之三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投道一师兰若宿》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山中寄诸弟妹》 你若只把此等涉禅语、论禅语作了禅真本身,很可能你没有慧根、去我佛太远。如若执于此,你便已入魔道,或者只是邪道,或者只是野狐禅。 王维的了悟在哪里?其实大家都看到了,但不一定知道,这就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此等妙法,非心清魂澈者难以道得,此等句子,亦非心清魂澈难以识得,此间滋味,只可对会意者言,而不能对无心者说也。 这些佳句,读者知其美,共爱之。其间的禅真,识者或不多。 你问禅真如何表现,我不说,我也说不清。 “玄之又玄,重妙之门”。话说到此,就打住。这也是参禅常用之法。 道理很简单,一旦说破,就没有半点意趣。 你若有机心,不说你也看得出,悟得透。 你若无法缘,说了也白说。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