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征求意见稿发布5个多月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4月27日下午正式出台。新规核心要点有以下六点:
那这一新规对我们普通人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1、打破刚兑,保本理财买不到了!
新规原文摘要: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存在以下行为的视为刚性兑付:
(一)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真实公允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
(二)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三)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
(四)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影响:
在定义资管业务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受其冲击最大的将是银行理财和信托,尤其是理财产品的直接或变相保本将成为历史。
2、投资门槛提高,资金来源受限,你可能买不了了!
新规原文摘要:
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影响:
合格投资者的相关标准,明确划定了投资者群体和资金来源,投资的准入门槛大幅度提高。这也就意味着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人群是不能进行相关投资的。
3、过渡期延长一年半至2020年底 短期或利好股市
新规原文摘要:
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本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对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给予适当监管激励。
影响:
正式稿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0年底”(意见稿原设定的过渡期至2019年6月底,市场前期预期是适度延长至2019年年底),表明监管层力确保市场平稳,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这个对A股市场无疑形成短期利好,有助于权益类市场的企稳。
4、短期理财寿终正寝
新规原文摘要:
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影响:
正常讲,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可是,3 个月以下的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非常非常火,像 34 天、40 天、62 天、74 天、82 天的产品,收益率在 4% 左右,最高可达 5% 以上。
反观长期的产品,收益率也没高出多少,买了就不能赎回,上面说的短期产品更受市场青睐。
新规实行以后,对流动性要求高的小伙伴们,可以转向货币基金。实在不行,就老老实实的活期存款吧。
5、“净值型理财”代替“预期收益型” 理财收益有望提高
新规原文摘要:
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由托管机构进行核算并定期提供报告,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被审计金融机构应当披露审计结果并同时报送金融管理部门。
影响:
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管理之后,净值型理财或许将成为理财市场不容小觑的一种产品。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预期收益率型的,就是说好投资期限和收益率,不管保本还是非保本,到期基本都是连本带收益一起兑付。这种做法的逻辑是,银行用一个固定利息问你借钱,具体干什么,你别管,反正到期我给你本金和利息,赚得多了我留着,亏了我贴给你(这就是所谓的刚性兑付)。
净值型产品就不一样了。就像买基金,每天估值,今天1.1,明天就有可能0.9,赚多了是你的,少了也亏你的,没人再补贴你了。
同传统保本理财相比,净值型理财预期收益率的波动性更高,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资管新规对各类资管机构有哪些影响?
一、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是资管行业的绝对“大户”,资管新规对其影响也是最大的。
1、转型压力大
“净值化管理”和“打破刚兑”是对银行冲击最大的规定。试想一下,在老百姓都习惯了“买银行理财就相当于买高息存款”的理念下,如果突然有一天银行说确实不保本了,这对客户和银行声誉都是莫大的冲击。
不过,对各家银行来说,从过去做了多年的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必然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变,这涉及产品形态、投资组合管理模式、交易结构,以及配套的信息系统、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调整。
2、理财收入增速将放缓
在此之前,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作为存款的替代品来增强收益,银行信用做背书,这也是为什么理财可以在近几年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此大规模扩张的原因。但当银行理财开始净值化和去刚兑,恐丧失部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进而对银行理财业务的中间收入造成负面影响。
二、券商资管
1、通道和资金池业务受约束,总规模将大受影响
《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这也就是意味着,私募资管产品最多只能嵌套两层,目前不少私募资管产品都不符合这条规定。
而关于禁止资金池方面的表述,核心要点在于解决“期限错配”问题。《指导意见》在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提出“三单”(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久期管理,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由于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中超过70%以上为通道和资金池业务,因此通道和资金池业务若是受到限制,对于超17万亿的券商资管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影响较大。
2、非标融资受限 将更倚重标准化债券融资
实际上,非标融资不允许期限错配,不单单对券商资管有影响,对整个大资管行业都是重大变革,机构将不得不寻找更多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以替代非标融资,这对机构的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本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非标债权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最后一次开放日,预计该规定会对券商非标融资的需求有一定影响,今后券商的融资方式将更为倚重期限较长的债券融资,因此对发债时点的要求将更高。
三、信托
对信托行业的影响,与对券商资管的影响较为类似。主要是去通道的要求下,占信托业资产规模一半以上的通道业务将大幅受限,这直接会打压信托业的规模增速。但由于通道业务费率较低,对信托业的业绩收入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