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尔岩塬石窟主要为唐代道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
佛尔岩塬石窟位于高约25米的白砂岩崖壁上,共有4龛石窟。4龛石窟共有14尊造像,分别为唐代、宋代和清代所雕凿。这些造像构思奇巧、形神交融、栩栩如生。最吸引人的是1号龛,佛端坐龛中央,头戴宝冠,面型方圆,庄严肃穆。侍立两侧的两个弟子神态谦恭,均身穿僧衣、脚穿云头鞋立于覆莲圆台上。旁边两个力士束发高髻,裸上身,着长裙,帛带绕背自双肩于体侧飘卷,赤足立于内龛外侧山座上把门。
佛尔岩塬石窟的龛窟也很有特色。有的是外方内圆形,有的是圆拱形;有的龛楣素面无纹,有的则阴刻对联。这些新的装饰形式,使龛显得一点不单调。 不过,佛尔岩塬石窟更大的价值在于其道教造像。3号龛中雕凿的神像,头戴幞头,笑容满面,额头皱纹凸出,牙齿外露,胡须下垂于胸部,身穿圆领长袍善跏趺坐,富有地方特色。"像这种保存完好的道教石窟,如今全国只有四川才有,并且全是唐代天宝年间开凿的。"雷玉华说,唐代皇室将道教定为国教,到天宝年间全国开始大量出现道教造像。 而通江这个地方位置特殊。四川与中原地区交流,自古有三条道路: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唐代由于中原与吐蕃时常发生战争,从成都到广元的金牛道经常通行受到阻碍,于是米仓道和荔枝道开始兴盛。米仓道是从长安经汉中到成都,要翻越米仓山;荔枝道则是沿通江河与渠江、长江,将长安与长江下游的泸州等地连接起来。"这两条道路都要经过通江县。"加上汉中和成都均是道教发源地,因此随着道路的兴盛,大批石窟开始出现和增多。直至今日,还能考察出,通江的石窟很多是中原来的人出钱开凿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佛尔岩塬石窟没有经过历代妆彩,造像本体基本保持了原貌,这在全国石窟中都是少见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保存比较完好。 图片来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