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86|评论: 8

[相如·茶馆] 蓬安作者邓四平散文《剑门天下雄》获第二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5-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蓬安作者邓四平散文《剑门天下雄》获第二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


     2018年5月3日,接到第二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办公室打来电话通知,蓬安作者邓四平的散文《剑门天下雄》荣获第二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据悉,本次征文大赛,全国有600多位作者600多篇文章参赛,专家评委从600多篇参赛征文中反复遴选,然后严格评选出了16篇获奖文章。其中,大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各500元。
寰俊鍥剧墖_20180503122229.jpg


第二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由四川省剑门关古蜀道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举办的首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得到了专家、学者及作家的大力支持、赢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读者的热情点赞。为了进一步发掘蜀道文化,促进蜀道申遗和旅游发展,特举办第二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
首届大赛以“蜀道三国文化”为主题,本届大赛的主题为“蜀道古城、古镇历史记忆及研究”。  
一、主办单位
剑门关古蜀道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
二、协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医院、剑阁县中医院、普安镇人民政府、剑阁县作家协会
   三、征稿要求:
1、文章体裁仅限论文、散文和报告文学,论文和报告文学一般不超过8000—10000字,散文不超过3000字。
2、所有注释及引文出处均附文末,同时请在文末附上作者单位、职称或学术社团任职情况。
3、征文不得抄袭,如发现其抄袭行为,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4、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或QQ、邮箱等其它联系方式。
5、凡获奖作品,即视为作者同意主办单位拥有作品使用权,在主办单位编辑作品集或《蜀道文化》专号时不再支付稿酬。
6、大赛不收任何参赛费。
7、征文时间: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0日(原为2016年12月)
四、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各500元。
五、投稿方式
文稿一律使用电子文档,直接投《蜀道文化》编辑部邮箱:1762053161@qq.com,勿投私人。
联系电话:0839—6668833 QQ:1762053161  

               第二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办公室

                              2017年1月5日


参赛文章如下:

剑门天下雄

       一剑定江山,雄关迎天下

           ——题记

邓四平/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峥嵘而崔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唐的诗仙由此仗剑出川。笑傲江湖,酒气淋漓,七分酒气馈赠给了朗朗明月,剑气长啸,秀口一张,三分酒气便酿成半个盛唐。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大宋的陆游由此入蜀。古道,西风。侠骨,柔肠。铁血,丹心。一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一道剑门,谱写成了一曲壮丽悲怆的千古长恨之歌。
      推开历史的窗扉,多少的迁客与骚人由此过往。这些都是文人。这些都是用一管孱弱的毛笔在脆弱淡黄的宣纸上率性书写天地山水比划书剑恩仇快意人生的文人。也许,其实他们做梦也都没有想到,他们用一管孱弱的毛笔或者随口率性吟咏而出的三五诗句竟能穿越千古的时空,超越生命本身的短暂与脆弱,镌刻进天地山川与历史的长空而深入人心,长留人间,甚至跨越时间、空间、国界和地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古今中外更多的朝圣者因此而纷至沓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与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以及嘉峪关、娘子关等闻名中外的中华雄关一样,剑门关理所当然的也应跻身中华雄关之列。刀光剑影早已成为了远去的记忆,鼓角铮鸣也早已化着山间的清风流水潺潺而去。尽管如今的剑门关早已失去了其在冷兵器时代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军事上的意义和价值,但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让如今的剑门关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意义,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一个熠熠生辉的历史坐标与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剑门关早已横亘成为了人们心灵之中一本鲜活的《三国》,成为了高高耸峙在人们心中的一道永远的英雄的丰碑。震古烁今,名扬中外。剑门关,也因此而令人蓦然发觉,这样的名胜与古迹,理应非去不可。
     仿佛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2013年1月7日下午,我终于有幸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剑门关的脚下。不登长城非好汉。由此及彼,不登剑门关也许也算不上真正的男子汉吧。我想。
     从广元市元坝区昭化古城出发,沿着剑昭公路逶迤而行,大致行了30公里左右,就到了剑门关所在的大小剑山脚下,先是在一个叫农夫山庄的地方吃午饭,进得饭店才知道山庄只卖豆腐。山庄墙壁上挂着的菜谱上赫然写着一百多道豆腐作为食材制作而成的豆腐宴的名字。和家乡蓬安的河舒豆腐一样,都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剑门豆腐非常出名,品尝之后,觉得和蓬安的河舒豆腐大致不分伯仲,都有得一比。简单地吃完午饭,兴致勃勃地走出山庄大门,抬头便看见了大小剑山赫然映入眼帘,只见大小剑山左右排列,仿佛从天而降的两柄古剑,寒光闪闪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远看云雾缭绕,只知剑门关应该就隐藏在大山之中,但又丝毫不见其影踪。
     然后去到剑门关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沿途的游步道两侧都赫然竖立着醒目的黄色大旗,上书“诸葛”二字。这才让人蓦然想到,剑门关之所以名闻遐迩,不仅仅只是因为李白杜甫陆游等等数不胜数来过此地旅痕流芳的文人,还有作为一代雄主的刘备,亲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将士由此入蜀,从此而开创和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足已雄视千古的千秋伟业,并以此为基地在中华历史的文明长河中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了一幕又一幕惊天动地千古不朽的经典与传奇。
     因为是前去向剑门关兄弟旅游单位学习,对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名叫蒲芸的年轻美丽的讲解员,小蒲是一位很有文化,也很有品位的美丽女子。在她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剑门关景区。向前行走了十余米远的距离之后,小蒲停下来告诉我们,进入剑门关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向左边走,可以坐索道车直接上到剑门关。另一条则是向右边走,沿着山间的游步道登临剑门关。坐索道车上山会有很多沿途的景点看不到,于是,我们众口一致地选择了走路上山。
     走在山间,沿途草木葱茏,青青的青石板铺设而成的游步道在山间蜿蜒盘旋,行至险要之处,便架设有栈道,方可通行而过。山道两旁,偶有巨大的岩石突兀立于路边,而岩层之中则有层层叠叠的鹅卵石或者贝壳镶嵌于其中,方才蓦然想起原先读过的地理书中仿佛说过,远古的时候,四川盆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质造山运动,几经沧海桑田,原先的大海竟然变成了如今的高山与峡谷。大自然的伟力由此而可见一斑。其实,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任何人和事物都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对大自然理应时刻心存敬畏,其实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智慧。
      继续一路前行,然后就来到了细雨亭。山崖之上雕刻着一幅壁画,一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骑着一头瘦弱的黑驴,踉踉跄跄跌跌撞撞而来,旁边龙飞凤舞地镌刻着几行行草,字迹潇洒俊逸,妙趣天成,依稀可辨“细雨骑驴入剑门”一行诗句,想必那骑驴的老者一定便是那位侠骨柔肠而又铁血丹心早已名垂千古的陆游老先生吧。
      一场柔情的细雨穿越历史的天空,从大宋烟雨江南的婉约之中一路飘洒而来,多少的离愁与相思,多少的悲欢与离合,人生仿佛就如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旅行,走向远方,又有远方。
      过了细雨亭,便到了子规桥。子规啼血,传说这种鸟为古蜀国王杜宇死后所化,每年春季,杜鹃鸟催促人们“快快布谷”,啼声血染漫山杜鹃。听其桥名,便让人顿感无限的伤感与悲怆。真没想到在这几乎荒芜人烟的深山老林之中,居然还有这样一座高高耸立的吊桥,居然还有这样一段令人不期而遇如此苍凉而凄美的传说。
      摇摇晃晃过了吊桥,继续往上攀登,便到了一个半山腰间的一块平坝,平坝正中高高耸立着一座红色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大雕塑,雕塑名为《五丁开山》。大致说的是秦惠王时,秦国使用计策,谎称要赠给蜀王几头可以产金子的神牛,于是利用蜀王贪婪的心理,打通了由秦入蜀的通道,最后一举征服并统一了巴蜀大地。现在的古蜀道便名曰金牛道。
      然后继续上行,有李白杜甫雕塑等等景点。记忆很深的地方是诗仙桥,李白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名山大川,纵观李白的一生,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位胸怀壮志并时刻渴望大济天下苍生的志士,渴望出将入相以便得以施展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其实才是李白一生真正的人生梦想和追求。但命运和历史却又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李白一生政治上非常不如意,也许正是其政治上的不如意,却又刚好为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其文学上的成就和人格上的魅力,令其早已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一座光耀千古的伟大丰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许要暗自庆幸幸亏当年唐玄宗没有委任李白,否则中华文明史上只会又多一个无关紧要微不足道的平庸小吏,却会痛失一位震古烁今光焰万丈的伟大诗仙。伫立桥头,对诗仙充满了无限的仰慕与崇敬,同时也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与伤感,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于我之心间。
      在小蒲的带领下,我们又去到了山里的一个4D电影院,看了一场有关剑门关历史和传说的4D电影。说是4D电影,其实就是那种很多年前传说的立体电影。电影院修得很有特色,修成一方巨大的山石形状,和整个大剑山浑然融于一体,隐藏在林木森森之间,如果不是小蒲介绍,还真看不出来这竟然会是一个电影院。电影的名字叫《剑门神鸟》,详细地介绍了剑门关的古往今来的历史,电影拍摄得非常大气磅礴,画面尤为精美,声光电等等各种现代科技融为一体,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感到极大的震撼。
      从电影院出来,往下行走过一段山间青石板小道,过了古炮台、雷鸣桥等等景点,然后再往上行,侧头而望,大剑山的悬崖峭壁犹如刀劈斧削,而悬崖峭壁之间居然高高耸立起一根单独的石柱,高约数十余米,一柱擎天,宛如男人的阳具拔地而起倚天而立,人称“玉笋峰”,又有人称其为“天下雄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奇特,委实令人啧啧称奇不已。
     往上爬了数十级台阶,终于来到了剑门关脚下。抬头仰望,剑门关其实并非原先想象之中的那么高大巍峨与高不可攀,相反,如今的剑门关给人的感觉倒像是一个小小的城堡,城墙长宽不过十余米,城楼高约十余米,据说原先的关隘已毁于了2008年5月12日下午发生的那一场大地震之中了,现在的关口是在原址复建而成的。其实这些早已不再重要,剑门关的雄伟本身就在其穿越千古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并非仅仅只是其高耸云天的砖石和城楼。
     据导游小蒲介绍,蜀汉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六出祁山攻伐曹魏以期恢复汉室一统江山,于是便在此磊石为关,驻尉守险,从此剑门关成为历代军事要塞。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身死五丈原之后,诸葛传人大将姜维又引兵由此七出祁山伐魏,最后曹魏大将钟会引兵13万于此攻蜀,姜维率领3万蜀兵依此据守,13万曹魏大军竟然在剑门关下寸步难前。曹魏大将邓艾于是只好分兵五千走阴平小道,攀爬摩天岭,偷袭成都,后主刘禅只得出城而降,而剑门关的将士们却依然还在浴血奋战。
     穿过剑门关的城门洞,继续往里而行,古蜀道一路延伸,蜀道漫漫,蜀道之侧,有刘备横刀立马、孔明立关等等巨大雕像,让人依然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千年以前伟人的豪迈气概。继续前行,可以看见古人题写在山崖之上对剑门关的一些评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直方大”三字,大意便是说,剑门关这个地方乃至这里的人民都是非常的“正直”、“方正”和“大气”的。继续前行,峡谷之中,可见传说中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历史遗物的复制品,让人仿佛又突然回到了千年以前金戈铁马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古以来,忠贞报国者历来受万世景仰。姜维自然亦不例外。神奇的是,虽然后来蜀汉亡国,但一方巨大的山石依旧铭记了一段英雄的传奇,在剑门关旁边,悬崖峭壁上有一方巨大的山石竟然栩栩如生状如一位古时武士的头像,被人誉为“姜维神像”。据古蜀道旁的碑刻记载:“蜀汉大将军姜维赤胆忠心,志继孔明,力扶汉室。传说其死后,英魂返关,在隘口化作武士神像,护佑蜀汉故土。”
     行到这里,我觉得满腔悲愤与伤感。我自认为自己的血液中其实永远都一脉传承着一种精忠报国的壮志与忠诚,我也自认为自己的血液中永远都流淌着一种英雄的情怀与气质。仅仅因此,不再赘述。请允许我的拙笔记录的这篇游记就此打住或者结尾。漫漫蜀道,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即使再往后行还有无数的景色和典故,我亦不再稀罕,仅凭一种忠贞不二舍身取义义薄云天的精神和气质,剑门关,便早已足够睥睨天下与雄视千古。
     剑门天下雄。
     剑门关留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一次短暂的驻赏与茫茫人海中匆匆的过往,剑门关留给我的更多的却是发自我灵魂深处刻骨铭心的仰望、铭记与怀念。
      一剑定江山,雄关迎天下。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四川蓬安人,生于1974年5月15日,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邓小平故居荣誉馆员,现供职于四川省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管理局。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新周报》、《新传奇》、《南充文学》、《嘉陵江》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共计50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文学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寰俊鍥剧墖_20180324115244.jpg
寰俊鍥剧墖_20180324115318.jpg
寰俊鍥剧墖_20180324115314.jpg
寰俊鍥剧墖_20180324115323.jpg
寰俊鍥剧墖_20180326111949.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130607cstb2n3ezibtb191.jpg


寰俊鍥剧墖_20180324131725.jpg



寰俊鍥剧墖_20180326112729.jpg

发表于 2018-5-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祝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电话里面听错了,应该是我的另一篇散文《青溪古城》获得了优秀奖,特此纠正并致歉。
寰俊鍥剧墖_20180506185028.jpg
寰俊鍥剧墖_20180506185024.jpg
微信图片_20180506185031.jpg
微信图片_20180506185035.jpg
微信图片_20180506185039.jpg
微信图片_20180506185042.jpg
微信图片_20180506185053.jpg
微信图片_20180506185058.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溪古城


清风明月本无价,绿水青山皆风情


    ———题记


   邓四平/文

   


     宛如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穿越一千七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从历史的深处一路步履蹒跚地走来,又如一位待字闺中美丽清秀的小家碧玉,婷婷玉立而又风情万种。

      青溪古城并不很大,但却很有历史。闻名遐迩的阴平古蜀道绕城而过,古城因此而充满了无限的神秘幽静与梦幻传奇。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四季不涸,以溪为名,依山傍水,古城因此而又充满了无限的青春诗意与生机活力。

     其实以前我并不知道四川还有个青溪古城。直到到了青川县打听这里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名胜古迹时方才知道青溪古城是当地的一大胜境,非常值得拜访和品味。不过很远,距离青川县城大致有60多公里的车程。但寻幽访古何惧山路艰险与路途遥远。我们一行数人众口一致地决定前去一探究竟。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迤俪而行,透过车窗向外望去,两边均是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大山,山石嶙峋,灌木丛生,山上山下几乎看不见成块的田土,甚至连土壤也都很少看见。两山之间便是狭窄的沟谷,沟谷里的河流到了冬天几乎已经干涸断流。河床上卵石袒露,不宽的河床仿佛暴毙荒野的牛马等牲口白森森的骨架,让人看了顿觉不寒而栗。在山与山相连的平坦的谷地,偶有村庄或者小镇映入眼帘,也都不大,周围几乎尽是高山,那山仿佛随时都将垮塌一般,也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将村庄或者小镇包了饺子,让我们这些偶然路过的外地人心里也为之担忧为之倍感惴惴不安。

     上山,下山。下山,再上山。车在高山峡谷之间蜿蜒盘旋。6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的小车几乎行驶了近3个小时,才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青溪古城。

     下得车来,看见路旁有一座游客接待中心,很是气派,修建得犹如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一样,中间高高地耸立着一个碉楼式的青色砖柱,篆书白色的“青溪”二字,如果不是看见“游客中心”四字,乍一看还会误以为是当地人家修建的豪华小别墅。只见游客中心旁的景区简介牌子上这样介绍道:

    “青溪古城位于广元市青川县西部边缘,距县城59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自三国诸葛亮督廖化于此屯田戍守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阴平古道上的重要关隘,历来为商贾和兵家必争之地,因其城形如“靴”,故又称为“靴城”。

     由游客中心旁边向右前行,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廊桥,名曰“阴平廊桥”,飞檐翘拱,雕梁画栋,穿斗木结构,桥头廊柱上书有草绿色楹联一幅,左书:“青溪流水映古今”,右书:“阴平古道存史迹”。桥头左右各立有石狮一尊,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走进廊桥,抬头可见廊桥右侧书有“边城秘境”,左侧书有“世外闲情”各四字。中间廊柱上方均绘有三国人物故事的彩绘,走进廊桥仿佛走进了一个长长的三国人物故事画廊,让人瞬间梦回金戈铁马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走完近百米的廊桥,便进入一个小镇,整个小镇均是一楼一底的穆斯林风格的回民建筑,青瓦屋面,青砖柱子,白灰勾缝,屋檐下悬挂着大红灯笼。时近腊月,见有当地人家正在屋前杀牛准备过年。我便上前询问:“牛肉卖不卖?多少钱一斤?”正在宰割牛肉的回民抬起头来用浓郁的川北口音回答道:“卖,当然要卖,26块钱一斤。”

      走完不长的小镇街巷,便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坝子,高大巍峨的青溪古城便出现在面前了。高大的城墙依着原有的土台而筑,中间是高大的城楼,城墙上插有红黄蓝绿等各色旗帜,旗帜飘扬,垛口林立,左右绵延,不知何处才是尽头。城墙左有台阶,拾级而上,进入瓮城,方可入得内城,然后再登上城楼,只见城楼右边塑有蜀汉将领廖化手执大刀的青铜塑像,“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说的就是此人,后来镇守阴平古道上的青溪古城,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让曹魏的将领邓艾率5000士兵偷袭成功。因此,我对这个名叫廖化的守关将领很是反感,恨其无能,怒其不争,据此天险,竟然失守,以致人数并不很多的曹魏兵士经此直取成都,竟致蜀汉后主刘阿斗率领文武大臣被迫投降而亡国。蜀汉之亡,守卫天险竟却失守的廖化实在是罪不可恕。为此,我愤怒地看了一眼手执大刀的廖化的青铜塑像,不屑与其合影留念。

       城楼左边还塑有蜀汉另一名将领马岱的青铜塑像,看简介方知其是蜀汉五虎上将马超的弟弟,倒也不失为一位人物,于是与其合影一张算是弥补了心中的遗憾。城楼后面有清真寺一座,仿佛童话里的宫殿,虽与古城风貌很不协调,但允许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其实也不失为古城一道别致的风景!

      下得城楼,眼前顿时豁然开朗,青溪古城四周都是高大的城墙,城内全是清一色的穿斗木结构一楼一底的青瓦房建筑物,均左右对称而建,中间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穿城而过,两旁的青瓦房多是当地的住户,也有商铺,但商业气息并不十分浓郁,几乎均是清一色金黄的铺板门,檐前悬挂着大红喜庆的红灯笼,进得三三两两的店里,卖得也多是当地的土特产,有“青川黑木耳”、“唐家河野生蜂蜜”、“青川山核桃”等等,店主非常热情,见有游客进得店来,便上前来热情地介绍商品的品质和价格。

      走在青溪古城里,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城里潺潺流淌的小溪了。小溪两旁随意地铺砌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隔十余米便铺有青石板小桥和石椅以方便行人过往与休憩。小溪两旁的道路也全是青石板铺砌而成,溪中有水车懒散地“吱呀”转动,飞溅起晶莹透亮的水花,瞬间又跌入溪流飞花碎玉而去。更为有趣的是,在溪畔行走,还可偶见浅浅的溪流之中有三三三两的乌龟自由散漫地爬行,仿佛根本无视游客的经过与存在一般,漫步在古城之中,俨然走进了一个尘世之外的世外桃源,和谐至极,惬意至极。

      在古城里徜徉,尽情地享受着这一份难得的自在幽雅与安详宁静,滴滴答答的时光仿佛突然停止了前进一般。不知不觉间居然就到了古城的后大门,抬头仰望,只见飞檐翘拱的城楼门楣牌匾上镏金大书“秦蜀咽喉”四字,由此可见此地在历史上战略位置之重要。又见牌匾下有楹联一幅,左书:“清风明月本无价”,右书“绿水青山皆风情”。

     “清风明月本无价”,“绿水青山皆风情”。是啊,浩淼宇宙,茫茫人海,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滚滚红尘之中的一位匆匆的过客,归根结底,其实什么都没有带来,最后什么也都没有带走。寄情于山水之间,留恋于古往今来,我们唯一能够留给浩淼宇宙滚滚红尘的便是不断行走的脚步,追寻前人的足迹,留下淡淡的旅痕,走向远方,又有远方!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四川蓬安人,生于1974年5月15日。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荣誉馆员,现供职于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管理局。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南充文学》、《嘉陵江》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计五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