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20|评论: 0

[群众呼声] 王铭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4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铭新(公元1862~1935年),又名应铭,字又新,今涌泉乡明光村人。7岁丧父,靠母喻氏率子女做手工维持生计。铭新从小在乡间读私塾,天资聪颖,得母辅导,学有长进,不久,因家贫辍学。廪生鲁缉在南关设塾,铭新常在塾外旁听,鲁为铭新的好学所感动,破例接收入塾就读,并津贴其膳食。铭新学习愈加勤奋刻苦,成绩冠于同辈,县试被补为县学生员。知县旷超阅铭新文甚为赞赏,聘为家庭教师,并接济其家生活费用。铭新授课之余,认真披览旷家丰富的藏书,学识不断增进。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四川乡试,铭新考中壬寅科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任四川东文学堂监督,次年率领该校毕业生前往日本留学。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回国,任四川铁道游学预备学堂监督,常与罗纶、刘士志、熊焘、张澜、徐炯等人讨论时事,力图变革。该校学生受其影响,集队上街参加爱国反清活动。成都优级师范学堂监督王章祜、铁道学堂监督刘子骥对学生爱国反清活动横加压制,斥退学生。铭新和罗纶等6人出面支持学生,大义凛然,时人誉为“六君子”。王章祜对此怀恨在心,密报总督赵尔巽,诬蔑铭新等6人“收买学生,燎惑士林,宣传革命”。赵尔巽盛怒之下,解除了6人的职务。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任潼川中学堂监督。四川咨议局副议长罗纶主张立宪,明拥清,暗倒清,铭新与罗同属“立宪派”,对罗的这一主张极表赞同。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五月二十一日,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成立保路同志会,其时铭新任铁道学堂监督,率学生积极参加该会活动,向护督王人文请愿。在多次保路群众集会上,铭新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痛陈“路亡、国亡、蜀亡,全川父老、昆弟、姐妹行将沦为奴隶”,听众无不为之感动。同年七月十五日,赵尔丰以“发纵指使,暗中活动,借保路为名,谋反独立”的罪名诱捕铭新及罗纶等9人。后在各方压力下,铭新等人始获释。
    民国建立后,铭新初任四川军政府交涉局及总政处参赞,同川南宣慰使邵从恩宣慰各县。民国2年任富顺县知事,以“乐民所乐忧民忧”自勉,整理常平、义济社仓,发赈救荒,提倡实业,注重教育,开办女子学堂等有益地方事业。民国5年任眉山县知事,时值成都军阀巷战,滇军南移,眉山城防空虚,岌岌可危,有人劝他走避免祸,铭新以守土有责,坚决不肯离去,自书“身不能守,与城共命可也”10字置于衣襟中,从容镇定,率警巡城。援兵到达后,铭新日夜奔走,筹集军需,鼓励士兵,经7昼夜战斗,滇军攻城不克撤走,眉山县城因之得以免于兵乱。民国9年任大邑县知事,民国12年任荣县知事,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民国13年离职,寄居双流县城。
    民国18年,经县人敦请回县,任县立中学校长,次年曾聘中共党员曹荻秋为该校教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情绪高涨,铭新积极组建“童子义勇军”,赶印《学生义勇军教育纲领》,分发师生,并亲自讲解其内容。为实施抗日军事训练,请准驻军发给枪支100支,聘请军事教官到校组训。民国23年,经友人张澜、邵从恩两人推荐,出任宣(汉)绥(定)行政督察区专员兼达县县长。民国24年2月,病逝于达县。铭新从政多年,公正廉明,提倡实业,兴利除弊,备受民众称赞。杨沧白任四川省长时称其“处则纯儒,出则循吏”。《眉山县志》《大邑县志》和新编《富顺县志》均载其政绩,温江县于民国18年尊其为乡贤,并倡议建立先哲王铭新先生祠,附于南外温泉公园曾习之先生祠内。
    铭新博学多才,长于诗词,尤好研究程朱理学,生平著述有《修身学》1卷,《中国伦理学》10篇,《心学》《易经注》(未刊稿);选辑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