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89|评论: 27

[生活资讯] 妈妈: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南充友豪养老院分享"            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以至于,连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

  罗奶奶已经72岁了,一个人住在湖北的老家,一个儿子,在广州买了房,离家远,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

  儿子上次回来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九,离开的时候正好正月初二,在家里的日子还不到三天,她不怪儿子,知道他压力大,工作忙。

  退休前,罗奶奶是名老师,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退休后,发现可以写的东西越来越少,翻开过去一年的日记本,写得最多的是:“今日无事”。

  在孩子过完年,离开后的一个月里,罗奶奶生病了。

  终于有一天,她艰难地在上面写了几个字: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

  罗奶奶去世的消息,儿子三天后才知道。

   1.jpg

  向大兰已经74岁,一个人住在重庆的某个深山窝里,老旧的房子,门槛和房门四角都已经磨圆,屋内一片漆黑,只有简单的桌子、凳子、蜘蛛网,以及发散的霉味。

  村里没有年轻人,20岁到50岁的,都在外面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留在农村,一年也挣不到两千块。向大兰的儿女也一样。

  邻居说,她的儿女孙子都对她挺好的,每次来看她,都会给她钱花,只是常年在外,无法照顾。

  前几年,儿子还把老人接去了广东,不到三年,向大兰就回来了,人生地不熟,气候不习惯,吃得也不习惯,日子久了,儿媳也合不来,越住越痛苦。

  回来后的向大兰,越发不爱与人说话,不看电视,也不会用手机,很多时候就在门口坐一天,从早晨看太阳升起,到傍晚看太阳落山,不说一句话。

  有一次,邻居看她好几天不出门,就去喊门,喊了很久,也没见答应,以为出事了。找了几个人准备撬门,刚一碰到锁,就听到了里面的声音:“不要撬门,别撬坏了!”

  因为腿脚不便,向大兰买东西都要托人捎带。7月17日这天,她给了邻居13元钱,请他买10元药酒、3元止痛片。

  7月18日,她的侄子端了碗豆花过来,喊了几声也没反应,想到老太太不爱搭理人,侄子又端着豆花走了。

  7月22日,邻居带着药酒、止痛片来找向大兰,喊了半天又没见答应,另一个邻居说,向大兰已经三四天没出门了。

  村长、村支书和向大兰的妹妹随后赶来,撬开门后发现,向大兰吊死在门头,脖子里缠着绳子,肚子鼓得老大,屋子弥漫着一股臭味,是自杀。

  邻居说,这一辈子受的罪算是到头了,“死了,也就解脱了。”

  在农村,这样的事件到处都有。“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几乎是他们生前的最真实的写照。

  就像围绕他们的大山一样,永远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同样是无穷无尽。死亡,反而成了解脱,成了救赎。

   2.jpg

  王师傅是安徽蚌埠的一名退休工人,60多岁,早年离婚,一个人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一个嫁到了外地,一个在本地。

  老人独自住在一栋居民楼的楼顶,和周围的人很少来往,也很少说话,邻居的印象是深居简出、寡言少语。可能是害怕孤独,家里养了近十条狗。

  有一天,楼下的马师傅发现不对劲,楼上的灯整天整天地亮着,也没关过,家里的狗一开始还汪汪叫,这几天却不叫了。楼下的大妈说,已经好几天没看王师傅出来买粮、遛狗。

  大家觉得可能是出事了,于是报警。民警和老王的女儿都赶过来了,门被反锁,打不开,只好联系开锁公司。

  门一开,就闻到一股异味,还有一屋子窜来窜去的狗,场面一片狼藉。王师傅已经死了,大概一周左右,具体时间不知。

  有人猜测,王师傅死后,狗开始叫,想叫醒主人,却发现主人再没起来。慢慢的,王师傅的尸体开始腐烂,饿急了的十条狗,就开始分吃王师傅的尸体。

  表面上繁华的都市,却居住着中国一半以上的孤独老人,没有陪伴、没有照顾,甚至连找个说话的朋友都很难。

  他们徘徊于公园、行走于河边,最终在没有黑暗的城市里,等待死神的到来,悄悄离去,没人发现。

   3.jpg

很多人不知道,年迈的父母是如何生活的。或许,当我们感叹岁月像把杀猪刀的时候,他们却扣着手指,度日如年。

  又或许,当我们拎着面包牛奶挤进地铁的时候,他们正拄着拐杖,从公交的起点,坐到终点;又从终点,坐回起点,反反复复。

  1只为了多说几句话

  小郑是上海徐汇区的一名送水工,每隔十天,他都要给小区的一位老奶奶送水,老人七十岁,唯一的女儿结婚了,一个月回来看一两次,多数情况下,老人独自在家。

  送水的次数多了,就熟了,每次送水,老人都会找他做点小事,挪一下沙发,搬一下家具,或者替她扔一下垃圾,其实是想把留下来多讲几句话。

  小郑说,我在给她换水桶的时候,她都会抓紧时间跟我说话,家里有些什么人,生活得怎么样,每天送多少水,等等。每次离开,她都会拿些零食,塞在小郑的口袋里。

  从没想过,想找个人说话都那么难,哪怕只要几分钟。

   4.jpg

  2坐到终点,又坐回来

  刘爷爷已经82岁,躲过了日军的轰炸机,也捱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晚年却被孤独捕获,三个子女,一个出省了,一个出国了,还有一个身体不好,很少过来。

  刘爷爷每天基本不着家,去江边看人下棋,或者在小区里看野猫打架,一看就是半天。实在没意思,就随便找个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又从终点坐到起点。

  记者要来采访他,刘爷爷特意去超市买了“一个里面有一整只虾仁”的高档速冻饺子,一定要留记者吃顿饭。饭桌上,刘爷爷喃喃自语:“爷爷其实不饿,就是想桌子对面有个人一起吃饭。”

  对他们来说,不缺钱、不缺穿、不缺吃,唯一缺的是,饭桌的对面能有个人一起吃饭。

  3很少洗澡,害怕跌倒

  李皖园已经76岁,一个人住在北京东城区,她身上患有两种慢性病,两年前就已经行动不便,最大的困难是吃饭。

  只能靠女儿每周末过来帮忙做顿饭,或带来够吃一周的包子、饺子。女儿已经53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来一次也不容易。

  老人说,为了不拖累女儿,“晚上尽量少喝水、少吃饭,少去卫生间”,“也尽可能少洗澡,万一跌倒、摔伤,就太麻烦了。”

  谁又能想到,那个曾经扛过世界的母亲,到老了竟然连澡都不敢洗。

   55.jpg

  这几天,微博被一个故事刷屏,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位老人,女儿在广东工作,因为距离远,只有过年才回家,出去工作了5年,就回了五次家。

  母亲以为女儿工作忙,好几次生病,都没告诉她。所以在女儿的印象里,母亲的身体一贯健朗,她不知道母亲一直患有心脏病。过完年,女儿又准备去广东,离别前,母亲还对她说:“女儿,放心,妈妈身体很好。”

  在一个平常的深夜里,母亲悄悄的去世了,好几天没出门,村里的人才破门而入,老人的尸体已经冰凉,连具体哪天去世的都不知道。

  女儿从广东匆忙赶回来,看到地上的母亲,嚎啕大哭:“我好后悔啊,真的好后悔啊,过完年我不该回广东。应该留下来陪妈妈。”

  其实,错的不是女儿。谁都没资格去责备一个摆脱农村、走向城市的儿女,那是不可逆转的滚滚红尘,那道无法跨的越城乡差异的鸿沟,最终会将儿女与父母分离开来,可能隔着千山,隔着万水,最后也隔着阴阳。

  就像弋舟说的,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以至于,连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

   6.jpg

刘先生已经买好了回家的高铁,他在广州工作,老家在河南,隔着千山万水,几天前,老父亲打来电话,告知他家里一切都好。要是没时间,清明就别回来了,他一个人能搞定。

  儿子笑了笑,告诉老父亲,最近不忙,已经买好了回去的高铁,一放假就回家。

  其实,不忙是假的,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整个清明都安排得满满的,但他还是多请了两天的假,加上清明,一共五天,他知道,钱永远赚不完,再忙也得回一次家。

  他曾问过自己,如果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父母超出13岁,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

  如果一年就春节回家一次,一次待七天,除去聚会、应酬,以及睡觉和上街购物,真正能在家里陪父母的时间还不到两天。

  这么一算,在余生剩下的日子里,陪父母的时间竟然不足一个月,算完,不禁哽咽。

  小编寄语

  远离父母,有时候是身不由己,或许我们能做的是,仅仅是趁着父母还健在,趁着我们还年轻,多回家看看。对年迈的父母来说,这就足够珍贵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5-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8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医疗技术让生命延长,而延长的不是青年、中年而是老年。

老年是不自在的,因为 人未富,身已老,花钱是消费,不花钱是消磨。果山公园的大部分老人是不消费的。

养老是全球性问题,很多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发表于 2018-5-8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了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发表于 2018-5-8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很难受,但难受也要受着。。。中国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了

发表于 2018-5-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心有感触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希望很多老人老后老有所依,不再孤独一个人守在空房子里等待一两年才回家一趟的子女。

发表于 2018-5-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一声叹息呢。其实,这样的情形在日本也很普遍,老龄化社会都有相似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聪茂听力 发表于 2018-5-8 15:29
我老了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希望很多老人老后老有所依,不再孤独一个人守在空房子里等待一两年才回家一趟的子女。老了不能一个人呆着,不然想多了真的会轻声,所以闲时还是多参加老年活动,让自己开心开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丁 发表于 2018-5-9 09:24
写得真好!心有感触


我们希望很多老人老后老有所依,不再孤独一个人守在空房子里等待一两年才回家一趟的子女。老了不能一个人呆着,不然想多了真的会做出我们难以接受的事,所以闲时还是多让老年人结伴参加老年活动,让自己开心开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flagdir 发表于 2018-5-9 10:17
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一声叹息呢。其实,这样的情形在日本也很普遍,老龄化社会都有相似的问题。

只希望我们以后老了不会是这样,我会去养老院,不至于那么孤独

发表于 2018-5-9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多一些陪伴,将来少一点遗憾!
发表于 2018-5-9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72岁不是大龄,还差一岁刚好到人均寿命。父母无私的爱,死也安静的死去不给儿女增负担,以至于老人活了个自然寿命,没能活到医学寿命。什么都是假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发表于 2018-5-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老人还是没有钱去养老院的,大部分农村户籍的老人无退休金。城市老人退休费也紧张。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因为老人们太不会为自己着想了,有点钱都想留给儿女。如果真心为了自己,怎么都能给自己攒点钱进养老院。现在杀死老人的不是贫穷,是独孤,感觉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发表于 2018-5-1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而选择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5%~8%左右。

发表于 2018-5-1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代价

发表于 2018-5-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