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93|评论: 4

[原创] 消失成都大树 无法忘却的城市绿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失的成都大树 无法忘却的城市绿荫
1
去巴黎自然要去艾菲尔铁塔。除了直冲云宵的铁塔,广场两边被修剪成长方形、整齐得像士兵队列的那一排排橡树也给世界各地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1.jpg
法国人是出了名的喜欢在园艺上折腾。在法国的城市或乡间,经常可以看到道路两旁被修剪成伞形、圆柱形、长方形甚至圆形的大树,冷不防就出现在你的视野里,招摇地舒展着,宛若大群朴素村姑里突然冒出几张精致的脸来。
然而这些精致的脸并非想有就有。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一定得是枝繁叶茂的大树才能修剪出来。
巴黎众多大街上的行道树,很多都是上百年的巨物,亭亭华盖矗立于街道两旁,是这座浪漫之都如歌行板上不可或缺的曼妙音符。
除开巴黎、伦敦、维也纳这样每一个细胞都充斥着历史蕴味的城市,像纽约、东京这样现代气息浓烈的大街两边,也都遍植着动辄几十上百年的老树。东京街头最常见的就是松柏两种树,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树,树龄大多都在百年以上,而且修剪得异常精致。
2.jpg
参天大树,从来都是绿色城市中植物最顶层的存在,高高在上,俯看且荫佑着芸芸众生。
国内城市南京,对大树的保护值得一提。民国时期栽植的一批以法桐为主的行道大树,是南京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保护好民国行道大树,南京对这些大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统计,列入统计的民国行道大树共2702株。南京市还开展了古树后续资源调查统计,将树龄80年以上但不足100年,或者是有一定价值但还没达到古树认定标准的树木,都纳入到全市古树后续资源名录予以建档保护。如今,这些大树成了南京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如图:
3.png 4.png 5.png
成都人热爱树、热爱大树的情节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仅从地名的热衷就可见一斑:林荫街、槐树街、白果林、枣子巷、三槐树街、桐子林街、橡树林路、银杏路、桃林街、梨花街……一条条数下来,鼻中就仿佛透着醉人的木香。
多年前,成都市的行道树只有三种:女贞、雪松和法国梧桐。很多外地人第一次来成都,必至天府广场。除了瞻仰那尊著名的塑像,人民南路两旁高大齐整的雪松亦是令人惊叹的大手笔和大景观,与“成都省”的气质相得宜彰。
6.png
当然还有当年红星路上绵延数公里的法国梧桐。两旁的梧桐茂密繁盛,枝条纠缠,远观仿若伸长手臂相拥的对对情侣,令人叹为观止。当年惟一痛恨这梧桐的估计就是电车售票员,拖着长辫的电车经常被枝条擦掉电线,售票员就得举着长长的竿子重新接上,跑一趟红星路就得接个七八次。
2003年,红星路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为了给日益拥堵的交通让道,有关部门有选择性地在一些关键路段实施了砍伐和移植。这一举动在当年的成都市民中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无数成都市民站出来指责这一破坏红星路法梧风景之举,媒体上更是报道得不亦乐乎。
然而市民的呼声终究没能留下红星路的法梧。随着那次扩建结束,人们发现路确实宽了,汽车们欢快地跑着,但路旁的行人却失却了遮风蔽雨的天然大伞,红星路上的法梧被切割成零散的小群,可怜巴巴地守着最后一丝魂魄。有关部门当初承诺的回植,到后来却变成了一株株瘦小得几乎看不见的植物替代。
2015年,红星路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扩建之后,红星路再无梧桐倩影。
让我们通过川籍作家红狼的散文《红星路上的梧桐树》,再次体验下当年红星路梧桐街上的市井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都红星路上的梧桐树算得上成都很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在这条全市最为繁华也最为拥挤的马路上,两旁那虬枝漫延、阔叶繁茂的梧桐树,组成了一条又直又长的绿化带,铺在高楼大厦和低矮陈旧的瓦房之间,连接着新南路和新华路。”“晴天里,太阳几乎照不到马路,照不到马路上的行人,只是偶尔从树叶缝隙漏下的几点阳光投在马路中间。一辆辆电车,像是长着一对触角的蚕,擦着树枝在路上来来往往,仿佛是要咬食这片巨大的桑叶;沿路两边的各种店铺和住房连接在一起像两条巨蟒,懒懒地卧在梧桐树下,一半晒着太阳,一半躲在荫蔽处,表现得悠闲自在。两边街沿的树阴下,又总少不了有卖书刊报纸的、卖冰糕的、摆杂货铺的、修自行车的和理发的,有盲人在树下自顾自地拉着二胡,还有那些挂着鸟笼子的树下,两、三个大爷不是在一起下象棋,就是坐在竹椅子上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摆龙门阵。鸟儿在笼子里“啾啾”地叫。”“第一次走在红星路这条长长的林荫道道上,我就感觉到一种慵懒、休闲、和谐的市井文化里蕴藏着悠悠古韵,有厚重的历史,有岁月的沧桑,既朴素、简约而又意味悠长。朴素如一本发黄的线装书,真实地记载了成都人的生活习俗;简约像一根竹子或一朵野菊花的国画,概括了成都人传统文化的修养;意味悠长如品读唐诗宋词。”
在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消失的梧桐树的怀念,“现在的红星路比过去宽阔多了,也漂亮多了,道路两边高楼林立,与整个城市一样,焕发着现代化的新气象。红星路仍叫红星路,各个文化事业单位仍然在这条路上,但自失去了梧桐树以后,它也就失去了原来那种悠长的很有底蕴的文化味。这就让人不得不常去怀念那些梧桐树了。”
2
人民南路的雪松们,也经历了一次惊险之旅。人民南路上的雪松虽然大多树龄不短,但根系并不扎实,往往在夏季狂风中就会东倒西歪甚至横于人行道上。10多年前有关部门出于各种“考虑”,准备将其全部换成银杏。此事经媒体公开之后,舆论大哗,据说超过90%的被调查者强烈反对,甚至有市民上书市政府,直斥此败家毁景之举。
人南路上的雪松最终得以保留下来,并在后来的多次扩建中依然伫立。
为什么人南路和雪松如此协调和谐?因为人民南路不是成都的生活道路、风情道路,而是一条门户道路,要显示成都的西部中心、历史文化和全球化地位,必须有自己的独特魄力。四季颜色变化较小,外观呈深绿的雪松是自然是最好的绿色代言人。对于人民南路来说,光靠视觉渲染已然不够了,必须像一个中年甚至壮年男人一样,以成熟稳重来显示自己的品味。
幸好“有关部门”给人民南路留下了这些生长多年的雪松。给成都人留下了这成都门面路上的珍贵绿色之魂。
当然,成都林园部门保护树木也有“脑花儿”开窍的时候。九眼桥顺江路上空军医院门口的路中央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这棵孤儿,还给它砌了一个巨大的台子。右边2车道被硬生生分成两半,过往的汽车不得不小心避开这个庞然大物。如今,这棵大树骄傲地矗立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中央,接受过往司机的欣赏和谈论。
7.jpg
3
为什么我们需要大树?
在业内人士眼中,大树是指那些树体高大、胸径20CM以上,或树龄较大且具有欣赏价值的树种。
从生态的角度,大树枝繁叶茂,叶面积大,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增添空气中的温度和氧气的含量,同时也能减少灰尘。
从美化的角度,大树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大树的绿化效果是其他园林植物无法立即表现的。比如在小广场中配置大树,能起到遮荫作用;在行人道旁乔灌草搭配应用中,能使绿化更为空间化、立体化。
在几乎砍光了老辈子攒了几代人的大树后,前些年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忽然兴起了“大树进城”的热潮。一株株参天大树被连根拨起,从大山、田野来到都市,全身挂满各种营养液,出现在闹市的中心或各个小区的绿地里。
而“进城”之后,这些移植的大树为保成活,须要大抹头、强修剪,本来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光秃秃的主干或主干上孤零零几个大枝,完全起不到某些人假想的美化作用。再者,大树的再生能力通常很弱,可塑性差,一旦移植,树体便会加速老化,即使移植成活,大多在几年至十几年内变成缺少活力的“小老头树”,逐步损失环境与生态功效,形成城市新的绿色弱势群体。
这样的大树,不要也罢。
4
成都消失的大树,成都街道两旁的行道树是重灾区。这其中既有城市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又有缺乏长远规划,执行规划刚性不足的随意性,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出现因管理者的个人好恶而导致大树腾笼换鸟,就着实让人痛心了。
现在的成都和老成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让上个世纪城市管理者没有想到的是,私家车以短短10多年的时间普及到家庭,目前成都400多万辆的汽车保有量,让交通拥堵加剧,汽车数量与道路资源的紧张关系凸显,一个立竿见影的措施就是移走或者缩小拥堵狭窄道路分车绿化带来拓宽道路,把次干路升级为主干路甚至快速路,其中的大树便没有了生存之地。难怪很多人吐槽,如今很多道路都在拓宽,为了增加车道,很多行道树给移走了,虽然路变宽了,但丝毫没有美感,环境没有了。
如果拓宽道路是缓堵保畅的无奈之举,那么在树种选择上缺乏长远规划和随意改变就让人不理解了。在2003年成都市制定的《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中,首次对成都市的行道树树种进行了规定,选出了银杏、大叶樟、女贞、法桐、栾树、天竺桂、小叶榕共7种。上个世纪80、90年代,像小叶榕、女贞等树种在成都大规模种植,几乎超过5成总量。虽然10多20年的树谈不上大树,但多少也具有了树的不少功能。然而,2016年,紫竹北街、长寿街等街边上百棵小叶榕等行道树被“腰斩”,让周围的市民痛心。当记者咨询成都市绿化管理处时,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上世纪80、90年代选择树种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成本还有生长速度等,小叶榕的根系比较发达,容易伸出地面破坏人行道地砖,女贞的果子掉在地上容易污染地面,清理起来很麻烦,这些主要的行道树在成都都要逐步淘汰,移植到公共绿地里。好不容易长了几十年的树,又要被淘汰,真是滑稽可笑,难怪成都街头的大树不断消失了。
近年来,全国各地任意砍伐行道树事件频发,民众反应强烈。长得好好的行道树,突然没有预兆地被砍掉、移走,蒙在鼓里的公众对此不仅缺失知情权,更谈不上发言权。此前,国内有部分城市针对任意砍伐行道树出台了相关规定,比如武汉市就曾修订《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已种植的行道树不得随意更换;确需更换行道树树种的,园林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对大树的关注度是如此之高,任何动树的举动当然应该多听听公众的意见。
不可否认,成都近些年来开始在一些区域有意识地推出适宜行道树栽种且有着特色的新树种,比如红星路的海棠;老马路的广玉兰;芳邻路、西大街、浣花西路、大石东路的“桂花一条街”。而在投入上,成都更是下了血本——2009年左右,成都光是投入三环路行道树上就超过1.2亿元。
8.png
去年成都出台《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规定了道路绿化保护性原则,绿化提质改造和改建、扩建道路时应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依法原地保护,成都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的树木应进行重点保护;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应与绿化建设相统筹,提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对已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新增设施设备应尽量避让现有树木。制度如何体现刚性,还要看实际效果。
成都现在正建设公园城市,没有大树成荫的公园是难以想象的。希望有关部门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多为大树的生存空间做一些长远规划和刚性约束,少一些随意性,在动树的时候多听取市民的意见,也希望每个市民珍惜并保护好我们现在种下的每一棵植物。
苍劲虬枝的大树,坚韧矗立在城市中,提供绿荫,展现生机,书写沧桑,沉淀历史,在风雨与繁华中,见证城市的生长,像一个慈祥老者,呵护着道路和市民,并在灵魂深处留下记忆与根脉。而有些古老的大树,早已成为市民精神的图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5-1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个老成都人吧,看着现在有些街巷的树荫没了,真心痛,没那个感觉了。

发表于 2018-5-14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18-5-1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希望成都找到老成都的味儿,到处绿树浓荫,现代城市就是少了那种人文气息的感觉。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