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94|评论: 5

[文学艺术] 悠久旅游文化名山——来苏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悠久旅游文化名山——来苏寨
     来苏寨因苏东坡来过此山寨两次而得名,她位于蒲莲乡西南的来苏村,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山寨,山上原来有个寺庙叫来苏寺(县志记载),海拔737米。这座山现在分别由广安市广安区和南充市的蓬安县各占一半,以山的中间线为界,她西与郑山乡相连,北与蓬安县相接,东与大有乡相邻,南与花桥镇相通。
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jpg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我们与蒲莲乡人大主席秦茂全一同前往,到蒲莲乡来苏村村务办公室,该村村主任蒋天凤请来本村年龄较大的黄宗有老人。我们在村务办公室采访了来苏寨的黄宗友老人。
黄宗友告诉我们:他住在来苏寨山脚下,今年已经80岁了,关于来苏寨的情况,有所了解。年轻的时候,经常到来苏寨上去玩。来苏寨未拆之前是一座四水归堂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天花板上画有古时打仗的武器,院内的中间吊着一个簸箕那么大的钟鼓,每天早中晚敲钟鼓来为乡亲们报时间。山上寺庙里一击鼓时远天十八里都能听见,听见钟鼓响就知道多少时间了。乡里有什么重大事情也通过击钟鼓的方式来告诉或者通知大家,比如开会、议事等。那时到山上寺庙里进香朝拜和游览的人川流不息。进了寨门走几十米远就来到寺庙的大门外,寨子坐北朝南,大门外两侧立有一对大石狮子。进大门要跨过一座拱形石桥,石桥正对大门。桥下有一口很大的四方形的水井。过了桥就可以进到大殿。据说,顺庆府(南充市)有一富商满载一船芝麻,倾覆于嘉陵江中。人们就在此水井里打捞出了芝麻。寺庙的大殿分前庭和后庭。游人或议事的人们先进前庭,前庭内有菩萨,菩萨上面还挂有帐子。解放前,寺庙里面还住有一位秦姓、林姓和一位杨姓尼姑,解放后这些尼姑出嫁了,现不知去向。山上的寺庙没撤以前,这里还年年开庙会。他说,来苏寨原名叫回龙寨,苏东坡来此寨游览了较长一段时间,饱览了当地秀美风光,而且留下了很多的古诗词,当时寺庙里的石头上刻有他的诗词和他的题字。据《广安区志》记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因广安州城为人所据,治所迁于此(广安区蒲莲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来苏寨);清顺治八年(1651年),治所由来苏寨迁竹山寨(广安区消溪镇竹山村);康熙四年(1665年),治所才迁回浓洄镇,当时不领县,隶属川北道。1952年的时候,山上的庙子被蓬安县银汉镇的人撤了,撤走的东西都不知去向。这座山最早的名字叫回龙寨。苏轼当年第一次旅游离开之后,不久以后旅游又来到此山,故起名回龙山。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才更名来苏寨。其实“来苏寨”、“来苏寺”和“来苏村”都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我国宋代大作家、诗人苏东坡而命名。现在的来苏寨山上的寺庙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些残垣和破碎的瓦砾及稀疏的建筑痕迹。
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gif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9.jpg据黄宗友老人介绍,几年前就有一些人手里拿着地图和资料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旅游参观,追寻历史古迹,欣赏山上旖丽的风景。现在水泥公路修到了山脚下,重庆、成都以及全国各地及市内外的很多旅游者开车前往来苏寨探访旅游、随着近几年旅游力度的加大,旅游观光的人就更多了。听了黄宗有老人的介绍,我们都想上山去看个究竟。于是我们在该村主任蒋天凤的带领下,向来苏寨山上攀爬。路上荆棘丛生,蒋村长拿着铁铲,一路走,一路为我们拔开荆棘,爬了近半个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寨门,这便是现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处遗址——南寨门,寨门高3.6米,宽2.5米,门柱石厚0.6米。进寨门继续往上面爬二十余米,便来到山顶。这里便是建筑寺庙的地方,整个山寨占地面积约20000多平方米,依山体南北方向而建,南北长约200余米,东西宽约100余米。山寨原貌破坏殆尽,建造年代无法考究。开阔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水池,这可能就是老人所说的那口(古水井)吧!水井向西大约十余米处,便有一洼地,里面也有水,可能就是传说的苏东坡的洗墨池。从地上堆放的墙脚石可以看出,寺庙应该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四合院。一同前往的秦茂全也和我们一样,都想弄清楚寺庙原来的情况,希望找到可以考证的物证。从水井旁向东走过两三丈远的地方就看见一个庭院似的基脚石还在艾蒿遍布的密密层层的杂草丛中。仔细查看,遍地是横七竖八的石头,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发现一个横躺在地上被杂草丛生及艾蒿遮住的石狮子,这个石狮子不知在那儿躺了多少年,从外观看来,的确是饱经风霜。遍地是数不尽破碎的瓦砾,这应该是当年撤除庙宇时留下的残碎的痕迹。山上树高林密,要想拍个照都不行,要是站在悬崖峭壁边上,定然非常危险,站在山中央又被树木遮住。山高水长,遮天蔽日,分外凉爽。在山间的林荫处,小溪流叮叮咚咚的流水声让人想起只有这声音才有一种动与静的感觉,这声音让人感到这山涧的流水声和山上鸟儿的鸣叫声使人产生舒适而悠闲愉悦的氛围,目睹满地的残瓦与乱石块,让人无不想起这里昔日香火旺盛,文经诵读的热闹景象。人们来这里要么烧香拜佛、供奉菩萨、在寺庙间,要么聆听尼姑诵经,或者欣赏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1.jpg大诗人苏轼的诗文书画墨宝。
http://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3.jpg经过一番贪婪的寻觅赏景之后,我们便沿着山间小路下山。南寨门外几米处,我们发现那里凌乱叠放着三块石碑,上面刻满了汉字。细看得知,这是清乾隆五十三年维修来苏寺的功德碑(三通),碑高1.2米,宽0.9米。从石碑的碑文中可以印证回龙寨是以前的寨名。真是山高水长,此话一点不假,在来苏寨寨门外十几米处,就见一泓泉水溪流向山徜徉而去,流水声好似动听的歌声萦绕在耳边,上山的水井,洗墨池,山涧的流水给来苏寨增添不少传奇色彩。她令人遐想,添加情趣和记忆,激发写作灵感。看了古寨留下的遗址、破碎的瓦砾、日月剥蚀的寨门和三通功德碑,我们便对来苏寨的来历有了新的认识,充分证明当地老百姓对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用“来苏寨”、“来苏寺”和“来苏村”来命名纪念这位宋代的大文豪。我们耳闻目睹欣赏了来苏寨美丽的风景,心中非常感叹不畏酷暑,爬坡上山,真是不虚此行。
(黄宗友口述  张民收集整理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网友要求发图片,可是图片发不出来,非常遗憾!

发表于 2018-5-1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方便的话加个微信:7403268,我想看一下图片,谢谢!

发表于 2018-5-1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此类文章加入“保护”的一些话语,不能只是赞叹,更需保护和价值挖掘

发表于 2018-5-1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是发图片,那样可以一目了然,发一堆文字,得要花好多时间来看呢?

发表于 2018-5-1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过一次来苏寨,石狮子实为壮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