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才是生活最好的兴奋剂
一个人有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诗”与钱有关,但不是完全由钱来决定。
----------
1
毕业季来了,各大高校的花样毕业照和毕业典礼又要上热搜了。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件很平常但是又很温馨的事:
在南昌读大学的女孩要毕业了,毕业典礼那天,她的父母专门请了两天假,从青岛赶到南昌,只为了参加她的毕业典礼。看着她上台领取毕业证书,陪着她拍照。
被问及为什么会来时,女孩的父亲说:“这是女儿的重要时刻,一定要一起见证。”
这也引得底下有网友吐槽自家父母:“我爸连我读的哪个学校,学校在哪都不知道。”“我都工作快一年了,我爸还问我是不是快毕业了。”“别说毕业了,我从小到大生日也没见爸妈给我过过一次。”
其实只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凡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可是却很少有家长会愿意专门请假去参加孩子的毕业礼,甚至连关注都不关注,因为他们觉得就是走个流程而已,干嘛要大费周章。
这件小小的事上了热搜,有太多的人被这份小温暖而感动,为什么?我想就是因为“仪式感”。
仪式,是很多人摒弃的事,很多人都会觉得生活已经很累了,干嘛还要费尽心机去搞一些虚头巴脑的“仪式感”,大费周章,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把钱花在一些务实的地方。
可你是否想过,人是情感动物,当你觉得你的生活枯燥无味很累时,或许恰恰是因为你的生活没了“仪式感”。
2
还记得之前看到一句话:仪式感是为了让你觉得,你是在生活,而不是只是生存。
现在你总能从大家口中听到一句:“哎,生活真没意思。”但其实可能,不是生活没意思,而是你没意思。
我有同学,整整打工了一年,就是为了能去毕业旅行。在我们都忙着找工作时,她定下了20天的旅行计划,拍下了很多的照片,还专门拍了视频游记,为了剪辑还专门去买书研究了剪辑软件。
后来她比我们晚找工作租房子,小小的出租房很老旧,可她花了好多天很多精力,把家布置得温馨漂亮。她会给自己订花,种很多的绿植,买很多在大家看来昂贵花哨可有可无的物品。
她会变着法子给自己做饭,换季的时候会把自己所有的衣服拿出来重新整理洗涤晾晒熨烫。出门时会好好化妆,选衣服。
除此之外,她对节日节气习俗有着执念。比如她遵守“正月不能剪头发”,那她一定会在二月第一天去剪头发,哪怕只是修个刘海;春节她一定会和家人一起自己蒸包子包饺子准备各种年货,手写春联、福字。粽子自己包,月饼、青团也都买材料回来自己做......
所以到最后,我们虽然觉得她总做一些“有的没的”,可是到头来,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她相比好像就显得枯燥无味了。
3
我有一个朋友,她已经结婚很多年,可一直都充满着新鲜感。
所有的纪念日,对方都记着,一定会专门庆祝一下。有去过高档餐厅,有时也会在路边的火锅店。送过高档奢侈品,也简简单单地送过一束玫瑰。每年都会外出旅行一次,有时是两人甜蜜独行,有时也会带着孩子。
当初其实婚期已经定好,可是在结婚前,男友还是特地策划了一次求婚,特别郑重地问她:“愿不愿意嫁给我?”婚礼没有大操大办,但却是两个人全程参与策划的,双方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全都来见证了。
他们每天都会说“我爱你”,分开时总会拥抱亲吻。
我想,可能也正是因为他们一直尊重感情尊重对方,从不放弃这些仪式感,才会让他们的感情持续升温,也让他们互相更懂得珍惜吧?
很多人都说:我也没做错什么,为什么和伴侣走着走着就走散了?也感觉不到爱了?
因为没有“仪式感”了。
你不说也不表现出来,冷冷淡淡看起来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嫌麻烦,什么都觉得没用,那爱要怎么让对方知道?
后来我想,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仪式感不是说要搞得多么的正式、奢侈、复杂,也可以简简单单,一个礼物,为对方煮的一碗面,甚至是一句简单的我爱你都可以变成一种仪式。
4
我们好像都是在为了生存而活着,总觉得还没有赚够可以让我们“诗意人生”的钱。可后来才发现,一个人有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诗”与钱有关,但不是完全由钱来决定。
生活说到底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都一样。可是为什么每个人活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不同,你可以把它搞得一团乱麻,也可以从中摸索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小王子》里小狐狸对小王子说:
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但你如果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某一时刻与其他不同。
仪式感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或许就是:信念和归属感。
你可以说形式主义不怎么棒,但总比那些连过场都懒得走要好。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