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3日09时22分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多地出现"共享护士"上门输液价格是三级医院8倍多》。
文章中提到不少APP推出"医护到家""护士到家"等服务,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共享护士",部分城市市民已开始"尝鲜"。平台中购买最多的是输液服务,具体到单次价格,静脉输液为169元,肌肉注射139元。根据说明,年龄小于10岁不提供服务,普通输液看护时间至少20分钟,输液药品患者自备,如果需要生理盐水、针具等另外收费。仅静脉输液这一项收费,该App平台上的上门价格是去年三级医院价格的8倍多。
APP平台推出医护到家服务对老百姓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然仅成都也不会输液单项已有39175人次购买此项服务。病人或许是因为不方便上下楼、不方便搬动、下班以后不愿意去医院排队等号等原因在家中需要医疗服务,才使医护到家平台有发展空间。这样的资源共享确实方便了老百姓,也让医护在空闲之余让专业技能最大化服务于社会。
但我想到的是这么几个问题:
1、 医护到家服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可依吗?护士下班期间以个体名义出诊是否合法,若是在服务期间发生纠纷和医院有没有关系,共享平台如何处理?
2、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了输液反应怎么办?谁来处理?我想护士肯定不会全程输液陪同。无论是药物本身质量的问题还是病员体质的问题(迟发性过敏等)或是其它问题,病员会不会和护士发生医疗纠纷要求赔偿,在服务之前有没有相关的合同说明或保险服务。
3、 护士出诊有没有常规携带抢救药物(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怕万分之一的机率输液时患者出现了过敏反应,身边没有抢救药物,送医院或等120均会耽误最佳抢救时机。
4、 护士出诊遇到坏人怎么办?真的不愿下一个"滴滴空姐事件"再现,但是人心叵测,平台监管不利,难免有不法分子利用漏洞使用迷药、暴力侵犯护士。
你觉得:“共享护士”来了,你真的敢叫或者被叫吗?靠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