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发现处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 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高频词。在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转入新阶段的情况下,以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扶贫效果。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到精准扶贫领域,那些本来应该成为贫困群众“救命钱”的各项惠农财政补贴和扶贫专项资金,如今在某些基层腐败分子眼中,就好像是那香喷喷的“唐僧肉”,似乎人人都想分而食之。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在扶贫上,我们要精准,而在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我们同样需要精准。在做到监督全覆盖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应该下大力气建设一整套公开透明的扶贫流程运行机制。杜绝那些扶贫政策村干部了如指掌,群众却雾里看花的现象发生,让每一条扶贫政策、每一道审批程序、每一笔专项资金用途,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真正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把精准扶贫的全过程晒在阳光下,才能让腐败行为“见光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