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999|评论: 18

[以文会友] “三十二梁”赋

[复制链接]

                      三十二梁”赋

平昌三十二道梁,变化奇妙非寻常。昔日冷清田地荒,鸟不栖息人不访。而今声名四方扬,游人如织笑语常。山有石梯水有鱼,坡地圆田新气象。空气清新宜康养,俊美秀丽象天堂。最喜景区茶飘香,山上山下百花放。新茶片片满村庄,茶女个个着云裳。新砖新瓦新茶厂,绿草绿树绿水塘。宽阔马路大广场,繁华商铺高楼房。蓝天白云水底藏,朵朵莲花开天上。水欲静而鱼欢畅,客欲返而茶正香。指点惊叹神仙地,流连忘返喜若狂。农旅融合谱华章,万象纷呈百业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6-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赋?赋?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给我撤了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6-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呢?发出来我们学习下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重发原文

发表于 2018-6-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梁云深处,
趋驰可见村与树。
话说巴山事有赋,
数点网链不开路。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6-7 18:2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在6楼,帮你编辑到一楼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梁”赋

平昌三十二道梁,变化奇妙非寻常。昔日冷清田地荒,鸟不栖息人不访。而今声名四方扬,游人如织笑语常。山有石梯水有鱼,坡地圆田新气象。空气清新宜康养,俊美秀丽象天堂。最喜景区茶飘香,山上山下百花放。新茶片片满村庄,茶女个个着云裳。新砖新瓦新茶厂,绿草绿树绿水塘。宽阔马路大广场,繁华商铺高楼房。蓝天白云水底藏,朵朵莲花开天上。水欲静而鱼欢畅,客欲返而茶正香。指点惊叹神仙地,流连忘返喜若狂。农旅融合谱华章,万象纷呈百业旺。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敢爱敢恨 发表于 2018-6-7 18:20
发在6楼,帮你编辑到一楼可以。



“三十二梁”赋

平昌三十二道梁,变化奇妙非寻常。昔日冷清田地荒,鸟不栖息人不访。而今声名四方扬,游人如织笑语常。山有石梯水有鱼,坡地圆田新气象。空气清新宜康养,俊美秀丽象天堂。最喜景区茶飘香,山上山下百花放。新茶片片满村庄,茶女个个着云裳。新砖新瓦新茶厂,绿草绿树绿水塘。宽阔马路大广场,繁华商铺高楼房。蓝天白云水底藏,朵朵莲花开天上。水欲静而鱼欢畅,客欲返而茶正香。指点惊叹神仙地,流连忘返喜若狂。农旅融合谱华章,万象纷呈百业旺。   ()

发表于 2018-6-2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配个插图 妙哉

发表于 2018-6-2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白云水底藏,朵朵莲花开天上。好!

发表于 2018-9-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haowencai

发表于 2018-9-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

发表于 2018-9-4 18: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9-7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油诗吧?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9-8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之子之言,有案可稽。

发表于 2019-4-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