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一舔你的上门牙内侧,是不是感觉两边有凸起,中间的牙面有点凹,两颗门牙构成了“金拱门”?你以前或许觉得这没什么,但你知道吗,这是东亚人、北美印第安人特征。
这种牙在学术上都有正经名字了,叫“铲形门齿”,因为它内凹的造型就像个铲子。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而白种人有这种门齿的只占8.4%,黑人只占11.6%,他们的上门牙内侧基本都是平的。
为什么别人没有我们有?难道有楞的门牙更会吃?
现代研究表明,门牙长楞是因为基因变异,但不是为了有楞才变基因的。
我们首先学一个观点:我们的基因很忙,很多事情都要找到同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影响很多生理特征,这成为多效性。
我们再了解一段往事:大约在3万年前的中国中部,一个名叫外异蛋白A受体基因的多效性基因变异了,变异后简称为EDARV370A基因型(名字太复杂,就叫它新基因好了)。一些祖先携带着新基因从白令陆桥迁徙到了美洲大陆。这些新基因在东北亚和北美原住民中有很高的出现率。
好了,我们回归到铲形门齿的问题上来。新基因掌管着汗腺、乳腺、皮脂腺的增加,让门牙变铲子只是一不小心的副作用。
乍一看,你是不是有点嫌弃这些油油腻腻的腺体?别,这些可是东亚人祖先能获得选择优势、将生命之火传至你我他的秘密武器。
1、为了排汗。人类的农业历史很年轻,一万年前的人类都要长途跋涉找食物,要是排汗不够、身体热得宕机,可能连营地都回不去了。在林草丰美的夏季有更多的汗腺,然后成功排汗、增加行动能力、获取资源,是很有选择优势的一件事。
2、为了保湿。古人没暖气、没加湿器,只能点个篝火,要是皮肤不好,干裂、红肿、长冻疮,一动都不得劲,还怎么采集狩猎。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于是古人增加皮脂腺,让皮肤保持滋润柔软,避免干裂冻疮等感染,才安然度过寒冬。
3、为了维生素D。维D对人免疫功能和钙质吸收起着关键作用,维D的人体合成,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大半年都晒不到正经太阳,光照不足成了高纬度人民的生存问题。于是,一部分古人类变异肤色变浅,把会抢走紫外线的黑色素丢掉一些。另外,成年人可以靠吃海鱼多补充一点维D,但婴儿怎么办呢?自然母亲也考虑到了,通过基因变异增加东北亚母亲乳腺导管分支,最终增加了母乳中维生素D和脂肪的含量,让婴儿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中也可以顺利成长。
现在舔舔你的牙齿,是不是感到很特别呢?我们的身体还有许多有趣的“设计”,你发现了哪些?以后我们逐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