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桥与乌龟碑
作者 高义奎
崇嘏山下火井江上有一座状元桥,离桥南岸咫尺之遥有一通方形石碑,大家称它为“乌龟碑”。怎么叫“乌龟碑”呢?真是奇怪,这就引出一段有趣的传说故事来。 火井江,也叫火河江,发源于邛崃西陲镇西山,流过沙坝、何场,经由火井镇崇嘏山北麓,流到油榨沱,汇聚“九顶蟠桃十八溪”水,向临邛蜿蜒东去。清清的火井江水灌溉着两岸山间平坝膏腴之地,甜甜的火井江水世世代代哺育着两岸崃山儿女茁壮成长。火井江的喜怒哀乐无不牵动着两岸人民的心,每年夏秋之际,山洪暴涨,浊浪排空,两岸群众隔河相望,徒呼奈何!平日未涨水时,人们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踏着一块块极不平实的“石步子”过河。这给两岸群众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障碍。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座通达南北两岸的大桥啊! 人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那是民国二十一(1922 )年初春,有崇嘏山下的李台三、敖全顺自愿承头募捐修建火井江上的大桥。这天,他们邀请了本地的五老七贤,名流富户,齐集一堂,办斋筹款,共同商议建桥事宜。席间,众人踊跃,热情很高,提方案,添措施,想办法,并一致推举李台三为建桥委员会主任,敖全顺为副主任;聘请石匠杨云生和高兴田为正、副掌墨师;又推举了管帐、管钱、管物的具体人员,并作了明确的分工和具体安排,大家都非常高兴。 酒至半酣,议事收尾,于是到会者纷纷主动捐款,李台三首先捐款一百四十吊,敖全顺捐款一百一十吊,接着有捐七十吊的,有捐八十吊的……忽见一人从席间站起,只见此人个子不高而笃实,山羊胡子不长而前翘,满脸通红,满嘴酒气,大声叫道:“我捐二百吊!”当时的二百吊是多少钱?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一千多元吧。大家抬头一看,不觉暗暗惊奇,原来此人是开木行的陈二爷,背地里人称他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今天怎么变得这么大方呢?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众人正狐疑之际,忽听“铁公鸡”继续叫道:“不过我今天身上未带现钱,改日再送来吧。”原来如此啊!对他的这句承诺,人们将信将疑,信又未信,随即抛入九霄云外去了。 承头修桥,并非易事。第二天,主任李台三、副主任敖全顺就忙开了,指挥一班人募化筹款,组织石匠踏勘打石场,调配劳动力开挖桥基,组织伙食团等,杂七杂八的事,真忙得不可开交。一切准备停当,安排就绪,择日开工,直忙了半个月,终于开工了。在崇嘏山新开了几处打石场,成天锤凿叮当,号子声声,石匠们干得热火朝天。打好的桥梁、石礅顺着山坡上稀溜的滑道源源不断地放下山来,运到岸边。开挖桥基,打基础,砌桥礅,筑波岸,钉“海底”,也进展也很快。炊事员不辞辛苦,每天把饭菜送到工地,既保证饭菜可口,又保证开饭时间。大家为保质量、保工期,争分夺秒,要抢在洪水到来之前竣工,确保工程不受任何损失。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大桥终在这年冬月十六竣工了。为了纪念黄崇嘏而特地把此桥命名 为“状元桥”,还在北岸桥头建了一座“状元冠”形的巨大石碑,上书斗大的“状元桥”三个大字,并在碑上刻联曰:“乐善好施此事暂随民国举,累功积德他年更有状元来”。 这一天,艳阳高照,遍地清风,竣工开桥典礼,打斋酬情报账,人们欢声笑语,嘻哈连天。大家正要开筵之际,只见“铁公鸡”陈二爷急匆匆赶来,高声笑语道:“对不起,来迟了,请各位原谅!”连忙交上当初许诺的二百吊铜钱。这迟来的捐款也实在太迟了,弄得收钱的人手足无措,目瞪口呆:收吧,工已完,账已结,捐款者已勒石成碑,收下这笔钱怎么开销报账?不收吧,人家热心捐款,人大面大的,怎么好推却而伤他的面子呢?正当进退两难之际,只见主任李台三灵机一动,满脸笑容地说:“陈二爷热心善事,功德无量!”说罢,叫管钱的人收下此款。管钱的略一迟疑,急忙收了捐款。李台三接着说:“既然陈二爷把捐款送来了,我们就在河南面的小沟上修一座小桥,大家行走起来就更方便了。”之后,众人入席开筵,热热闹闹,尽欢而散。人们奇怪的是,“铁鸡公”为何最终出人意料地把捐款送来了呢? 原来,当初在筹备会上,他烈酒攻心,热上脑门,一心要争个第一,绷个面子。回家后,酒烧一退,想到席上的诺言,不免心痛起来,心中不断默念“二百吊,二百吊……”越想越觉心痛,弄得神思不定,痛悔不已。他的许诺早在众人中传扬开来,连他的家人都知道他要捐二百吊钱。到了开桥这一天,家里人都不好意思去看热闹,便你一句,他一句地吼“铁鸡公”,说空话,太丢人了!他也觉得再不交捐款实在是丢人现眼,于是,最后忍痛下决心把捐款拿去交了,才如释重负地轻松了。 不久,状元桥南几丈远的小沟上,便很快用两根石梁架起了一座小桥,而且还特别在小桥南边修了一通精致的方形石碑,碑身见方尺余,高七尺多,碑下刻意制作了一只大乌龟,四脚着地,龟头高昂,两眼圆瞪,背驮沉重的石碑,像在艰难缓慢地爬行,一副憨态,形象逼真,碑体背面刻着捐款人的大名。作者之意不言而喻,乃刻意讽刺这笔捐款如龟慢行,姗姗来迟。人们戏称此碑为“乌龟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