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413|评论: 1

[群众呼声] 双流的金银财宝在张献忠那里,有证据确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9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20180609_140515.jpg
小是小转发一下,看官慢慢品味。
江口沉银遗址捞出一个“双流”

原创: 垄夫  长江文学苑  今天
欢迎分享垄夫的《白河笔记》系列之5
IMG_20180609_140529.jpg
                                                                                         有双流字样的银锭

2018年4月20日,封面新闻发了一则有关彭山江口沉银的消息。大意是,彭山江口沉船遗址发掘现场,打捞出了一块与双流有关的银锭,上面刻有“西朝,双流县,艮匠黄杨”几个字。

对双流人来说,这无论如何都算一件大事。

若干年来,离双流黄龙溪仅十多里地的彭山江口一直在打捞大西皇帝张献忠的“沉银”,每有发现几乎都能在媒体刮起一阵狂风。只有十多里地,差别就是这样大。应该说,双流一直都在等待。
IMG_20180609_140433.jpg
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这则新闻让双流人激动。


双流文史专家陈伟芳老师,对着银锭图片寻思良久。很快,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西朝,就是明末张献忠在成都建立的大西朝。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1644年,于四川 成都称帝,国号为’大西’。”

银锭上面的双流县,就是现在的双流。注意双字用的是简写,符合工匠的书写习惯。艮匠,就是银匠。黄杨就是银匠的名字,或者黄姓和杨姓两个银匠。这相当于现在的实名制,对银锭的成色、分量负责任,否则,可以追源,追查。
IMG_20180609_140400.jpg
几乎同时,双流南门外三里坝的“双流剪纸艺术博物馆”内,对双流地域文化颇有造诣的民间艺术家陈世云也在对着图片思考。“银锭肯定不是抢来的。既然刻着大西的国号,说明铸造银锭的时候,张献忠已经占领了双流,已经建立了大西朝,这种银锭又叫船宝、银翘宝,也许是当时的双流县衙上交给张献忠的贡银。典型的官铸官银。



对双流历史颇有研究的王泽枋老师素以严谨著称,他对此事的看法是:双流当时归属于大西朝,自然就要上交税银。关于张献忠与双流的关系,民国版《双流县志》可见蛛丝马迹:双流县城,曾遭“明末兵燹”。
IMG_20180609_140345.jpg
“可见明末战争对双流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天府之国中心的双流,变得土旷人稀,差点灭县。”王泽枋说。



《双流县志》(1992版)804页,“张献忠大西国遗址”条目下,有三则记载:“灵感院”,“石子山故垒”, “川西营”。循着简略的文字,可追寻历史的脚印。



“灵感院”位于双流县南门外板桥子。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的队伍进攻成都。一天,部队开到双流。有军士在南门外大路旁看见一个妇女在跑,背上背个大男孩,手上牵个小男孩,手里还挽个包袱。军士见了,就有些奇怪,照理应该背小的,牵大的才对。就上前盘问,逃难的妇女说:“大的是我丈夫前妻生的,小的是我亲生的。自己生的可以大意点,别人生的就该格外小心了。”军士一听,觉得这个乡村女人还很有良心,就想帮一帮她,说,“大嫂,你也别跑了。”让她在附近找一间破屋住下,好好把孩子养大。“我们在你住的地方,插上一杆大西军的大旗,谁也不敢骚扰你了。”后来,人们就在妇女住过的地方,建了祠庙,叫“灵感院”。据说,在大西军走后的很多年,灵感院前的一方田里,每当天晴,人们还能看见当年大西军的旗影。那块田,被后人叫着“旗田”。
IMG_20180609_140420.jpg
相似的传说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成都市双流县卷》34页上也有记载。



关于“石子山故垒”,民国版《双流县志.卷一.山川》(66页)记载:“石子山,在治东南二十里。山半有井已埋。麓为石子沟,有桂花桥跨其上,明季兵垒犹存。”
      IMG_20180609_140448.jpg                                                                                                          
新版《双流县志》(1992版)804页,有进一步记载:“在县城东南20里牧马山王家场附近。民国《双流县志》载,场附近有石子山,山下为石子沟,有桥名桂花桥,桥旁有石砌兵垒,历历可数,故老相传为明末张献忠义军作战所留遗迹。”

据笔者考察,如今位于胜利镇桂花村2组的“平桥“,即过去的“桂花桥”。但笔者在桥头附近,并没有找到“石垒”的痕迹。询问原胜利中学的熊老师和桂花村居民杨大娘都不知道张献忠在石子沟的事情。
mmexport1528497822774.jpg


“川西营”过去属于双流通江乡。1996年划归武侯区金花镇管辖。当年川西营的遗址,如今是一片厂房。

仿佛,三百多年前,大西国的一列列士兵还在烈日下操练,整齐的步子伴着阵阵呐喊,透过泥土,从历史的深处传来,又消散在机器的轰鸣中,被车轮碾压过去。震动着大地,也震动着站立在遗址前的笔者。

还有一则传闻,没有记在县志里,却是与双流大大有关。《蜀碧》卷三记载,张献忠定都成都后,开科取士,录得进士120人。状元叫张大庆,双流人(华阳)。张献忠很是喜欢这个状元,三天后却把他杀了,理由是,“这驴养的,喒老子爱得他紧,但一见他,心上就爱得过不得,喒老子有些怕看见他,你们快些与我收拾了,不可叫他再來见喒老子。”

张献忠诨号“黄虎”,喜怒无常,可见一斑。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双流县志内外,竟有这么多“张献忠”,顺水而下的彭山江口发现刻有“双流”的字样,实在不是偶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这是几百年来流传在彭山江口一带的民谣。说的是当年张献忠在江口埋有金银财宝,钱多得可以买田一直连到成都。“宝藏埋在哪儿呢?窍门就在石龙和石虎里。几百年了,还没人能揭开。”

当地人说,从江口对面顺着上山,就是石龙沟,石龙和石虎就在沟里。

日前,笔者按照当地人的指点,在一片阴森森的竹林里,见到了石龙和石虎。
老虎的身形比想象中要小一些,难道是照华南虎雕的?老虎站在齐人高的岩石上,逼视着小道,让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仔细再看,没有虎头,身上的花纹清晰可见。我想,如果虎头还在的话,山沟里再卷起一道冷风,怕不会吓死人。

走过石虎,石壁上一条巨龙赫然扑来。龙是完整的,顺着石壁盘旋而下,张牙舞爪,威仪暗生。奇怪的是龙头不是通常的马头形,而是蛇形,不知行家能否从这里看出石龙雕琢的年代。龙头下方有一个水池。池子前方有一块平地。

望着自天而降的石龙,我心里暗生疑惑。首先,石龙和石虎的大小有些不合比例,龙太大,虎太小,不匹配。其次,石龙是浮雕而石虎是圆雕,也不对。第三,龙头的方向没有向着老虎。两者没有相互顾盼的神韵





相似的歌谣出现在成都望江公园的一块石头上:“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个成都府!”

《蜀难叙略》记载,老成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1646年7月,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前,干了一件奇怪的事。他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在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他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藏宝地点至今不为人知。


对比两首童谣,“买到”是从江口向成都说,“买个”是站在成都的角度说,符合语者的方位和语气。最大的不同,是“石龙”“石虎”,变成了“石牛”“石鼓”。石龙石虎还在山沟里静静呆了几百年,石牛石鼓又在哪儿呢?

通江下场口有个石鼓村,而不远的九江,有个石牛村。这石牛不就对上石鼓了吗?当地人告诉我说,“石牛和石鼓就在张献忠驻军的川西营不远。宝藏在哪里最安全?当然是军营附近噻。”

更巧的是,你如果在手机地图上查看,石牛村和石鼓村刚好在一条水平线上,石井村在中间偏上方,三点连起来,刚好成一个压扁的正三角形,是巧合,还是真有一点什么?

还有一种传说,张献忠的宝藏埋在青城

按照《蜀难纪实》的说法,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成都时,金银财宝多得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就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漂流而下,准备在下游打捞。

大西国的千艘船队,在1646年4月,从成都出发,浩浩荡荡顺着锦江而下,直奔江口。

不幸的是,张献忠的船队在江口遭到了明朝参将杨展的狙击。千艘木船被堵在拥挤的河道里,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杨展的军队,从两岸夹攻,并用了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方法,火烧江口。

《蜀碧》对江口之战,是这样记载的:“江口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首尾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枪铳弩矢,百道俱废,僦劬》伲孔涿永眉妇。咏鹩裰楸耙适О伲ど蛩住O状觿e道逃免。”

张献忠在这一战中,不仅损兵折将,金银财宝也尽付东流。自己更像个逃兵一样,从小路逃跑才得以幸免。此役,大西国元气大伤,张献忠也在同年冬天在西充的凤凰山之战中箭身亡。大西国随即退出蜀地的历史。

只剩下江口沉银,让后世猜测不已。
mmexport152849780945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流不得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