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看了重川改编《武松》一剧,说点个人的看法。整个剧合乎传统川剧的特色与要求,唱腔传统正宗川剧韵味。赞!演员演得不错,赞!在川剧里难得看到《武松杀嫂》的大幕。武松杀嫂的故事,在上个世纪五一年,西南京剧院早就改编过,剧名叫《武大郎之死》,故事主要情节是,潘因被西门庆逼迫毒死武大郎,感到自己罪孽深重而服毒自杀。京剧 《武大郎之死》一剧,是西南京剧院进藏,慰问十八军演出的,我看过,至今还记得。今天重川的《杀嫂》情节,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不过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这个观念在全国老百姓心中是改变不了的。“武松杀嫂”有《水浒传》作考证,有川剧《武松杀嫂》作考证,还有众多的地方戏《武松杀嫂》作考证,还有更多的曲艺,大鼓、弹唱、评书……作考证。没有必要把“被杀死”,改成“服毒自杀”。这样改有什么积极意义 ?既不能标新,也不能立异,更不可能为潘金莲翻案。最后这场《杀嫂》戏戏味不浓,比不上《武松杀嫂》好看动人。《武松》一剧,只能算是像动画那样展开了武松杀嫂的故事,并未产生戏剧效果。戏剧是以情动人,要以情动人必须在塑造人物、刻画人物上下功夫,充分展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打饼》、《挑帘》不如原《打饼》、《挑帘》展示的潘金莲的形像。剧中人西门庆的形像,轻描淡写而过,看不出他有多恶。一个好的剧,应该有优美动听的唱段。此剧听不出精彩唱段。这是一己之见,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谢谢乔松网友辛苦制作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