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以来,我国手足口病患儿人数呈上升趋势。截止2018年5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7万例,重症病例1818例,死亡13人。重症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均为3岁以下儿童。
据成都市疾控数据,成都5月底以来周发病例数高于去年同期。
>>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玩具、奶瓶、餐饮具等进行传播,也可由呼吸道传播。常见于5岁及以下婴幼儿,成人感染后大多无症状,但可传播病毒。
>>重症手足口不及时治疗 危及生命
四川省疾控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管医师刘雅琼说,“大部分轻症病例的常见症状是手、足、口和臀部出现皮疹,多在一周左右痊愈。少部分重症病例会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资料显示,重症病例常见于3岁以下幼儿,从重症发展至危及生命,往往只有数小时。
刘雅琼介绍,家长若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迅速送医治疗:
①持续高热(39度以上),并且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②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四肢抖动、易惊、嗜睡;
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出冷汗;
>>提醒:合理尽早接种EV71疫苗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其中的肠道病毒71型即EV71,是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
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了EV71灭活疫苗,2016年投入使用。但数据显示,我国EV71接种率并不高,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率仅1.4%。
提醒: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社区医院均可自费接种。
值得注意的是,EV71疫苗只对EV71型手足口病有保护作用,对于其他肠道病毒没有预防效果。
>>预防手足口 勤洗手也是关键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