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帖!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千元,你的月薪能省多少钱?
近日,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 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
|| 此次改革的重点包括了:
1.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2.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 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 万元);
3.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4.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此外,为堵塞税收漏洞,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拟首次增加反避税条款,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消息一出,网友们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钱包里的钱好像、似乎、大概要增加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开心的吗?!
有数据才是王道,小编这就带你算一算~
|| 起征点调到5000元对你收入有啥影响?
根据草案,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 元/ 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 元的,减除费用800 元;4000 元以上的,减除20% 的费用。草案将上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 元/ 月(6 万元/ 年) 。
到底能省下多少钱呢?我们来粗略算一笔账。以月薪1 万元为例,起征点为3500 元的情况下,每月要缴纳个税323 元。如果起征点提高到5000 元,在现行税率下,每月缴纳的个税降至173 元,也就是每月收入多增加150元,每月吃饭你可以多加很多鸡腿了。
小编再掐指一算,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 实际上减负水平不止于此
因为草案还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也就是说,你还可以在扣除以上这些支出后再纳税,这样一来,不仅降负更多,而且更加公平。
在现行个税税制下,工薪所得的扣除因素单一,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但缺乏教育、抚养子女等专项扣除,没有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同样的收入水平下,对抚养人口较多的纳税人不公平。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称,这一转变同时体现了对公平问题的重视,因为改变部分劳动性所得的征收模式后,这些综合性征税的项目会按年汇总来进行综合征税,有助于解决不同收入群体在征税过程中纵向、横向不平衡问题。
可见,增加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
|| 个税免征点提高会影响购房、购车等政策吗?
目前对于很多城市而言,因为实行房地产限购,对于本地户籍的购房者限制较少,但对于外地户籍的购房者而言,一般需要持续缴纳一定期限的个税或社保证明,因为各地限购多是提供社保或个税的证明,所以如果没有个税,但有社保记录,还是不会影响买房的,所以个税起征点上调对买房的影响相对较小。
例如北京,外地户籍购房买房的必备条件之一即为“ 在北京连续满五年纳税证明( 指个人所得税) 或者在北京连续满五年的社会保险证明” ;上海地区外地户籍购房,以家庭为单位,须连续5 年以上缴纳不间断社保或个税;在南京地区,外地户籍买房的前提是连续缴纳一年或者以上的完税或社保证明。
对于购车,因为部分地区购车需要摇号,对于非本地户籍人员会有一定限制,以北京为例,非京籍人员参加摇号需要连续五年以上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如果个人起征点上调后,导致纳税间断,可能会影响后续摇号购车。
所以个税免征点提高,对于居民而言,确实能够获得更高的税后收入,但是对于一些有限购政策的城市而言,非本市户籍的居民可能会因免征额提高不用纳税而影响其享有购房或购车的权利。但总体而言,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个税免征额相应提升,也是有利于减少广大老百姓的税收负担。
|| 首次增加反避税条款
此次,个税法修订在网上炸了锅!除了大家对征税起点的热议,目光如炬的网友总能抓住重点。
网友们纷纷把话题引向了前段时间占据热搜榜单的某明星偷税漏税事件。
占据流量的明星,是否运用各种手段逃避个税,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
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拟首次增加反避税条款,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这一规定,显然是对利用各种手段,不当避税的“ 相关人士” 的重拳一击。
总之,这次个税改革是一次喜大普奔的好消息,你认为呢?
法加,您的随行法律专家 www.pluslegal.cn
特别声明 | 以上资料整合自新华视点、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图文编辑 | 法加普法订阅
投稿邮箱 | xiaof@pluslegal.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