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高院深、戒备森严,这曾经是民众对政府机关的固有印象,神秘威严的高墙大院也多是一些单位的标配,而近些年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改革脚步的持续深入。目前,我国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及我省乐山市的党委、政府大院都在开始主动变革,拆除围墙让资源回归公共,敞开大门促干群联系畅通,以“无围”而治彰显着改革的勇气和自信,展现着为民的情怀与担当,值得肯定,值得点赞。
但是在我省宜宾市,市委市政府大院不仅不开放,市民进去办事还需要通报打电话沟通才能放行。因为在市政府大院里面有其他局委,市委大院有联合办公大楼,里面的办事机构就更多了,但是最近市委大院的门市越关越紧,就连办个事几分钟都不让车进去,而且里面有很多空车位。
党政机关建围墙的初衷是维护人财物安全,维持机关运行秩序,但一堵砖墙终究只能防君子而难防小人,而且在看似隔绝危险、确保安全的同时,也生生把人民群众隔绝在墙外,干群血肉联系也被这围墙无情的割裂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也由此滋生蔓延。可见,与其说那是一堵堵看得见的围墙,倒不如说是横亘在公权与公众之间的隔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理应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也是我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但有些党员干部在掌权后,或是“官念”太强,“以我为主、高高在上”,不屑与群众打交道;或是能力太弱,害怕群众找“麻烦”,不敢与百姓面对面,这才用高墙大门把群众挡在院外。然而,党脱离人民会失去生命力,干部脱离群众必受人唾弃,推围墙、拆“衙门”便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