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明显升温,短期内对避险货币带来支持。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避险情绪上升,股市大幅下挫,亚洲区货币包括人民币走贬,避险货币美元、日元却升值。这是中美贸易战对国际汇率市场的即时影响。
汇率市场的反应不利于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理论上,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净出口国家的货币应该升值,以调整进出口的相对价格,达致双边贸易的均衡及平衡。但是,美元不但是美国的本国货币,更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避险货币。当市场出现恐慌,投资情绪恶化,美元不跌反升,更加影响美国的出口竞争力,使美国本身的贸易逆差问题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周期。这就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征。
这两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很容易被解读为金融战的前奏。虽然人民币指数在过去一段时间慢慢上升,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过去两个月已经从今年最强的6.28贬值靠近撰稿时6.5317的水平。
事实上,美元在端午节期间的强势,并不完全是中美贸易战这个因素导致,更多是美、欧、日三大央行的政策取向不同造成的。上周,美国联储局议息会议之后的点阵图表明今年有可能还有两次加息的机会。相反,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之后,行长德拉吉说明欧洲央行并不急于收紧货币政策,最快也要到2019年夏季才考虑加息。另外,日本央行又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并把CPI通胀的目标从1%调低至 0.5-1.0%,表现出鸽派的味道。欧日两大央行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鹰派的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
按照现时的汇率政策,尽管中美贸易战升温已经把人民币汇率推向今年更弱的水平,主导人民币汇率的仍然是美元的总体走势。也就是说,除非美元今年重新挑战2016年底的强势,把美汇指数103的水平,就是在现水平再升8%,否则,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仍然难以挑战7.0这个重要水平。
今后2-3个月,人民币仍会经过一轮波动,却不会出现单边贬值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