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72|评论: 1

[龙门阵] 男生在中高考中越来越考不过女生,原因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因一:女孩教育同样受重视,
“男孩危机”西方国家早有
【状况】女强男弱,西方国家早有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就有出现了这种现象。
2009年,布林等人对8个国家的教育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减少,美国男女学生的差距从1947年开始缩小,到1979年,大学录取新生中女生比例超过男生,并持续扩大。
一项2010年的外国研究指出,加拿大高校录取的女生和男生比例出现显著落差,女生比男生高15个百分点之多。其他发达国家学者也有类似的发现。
专家解读:
男孩女孩都是宝,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进步。
在一个家庭里有多个孩子的情况下,受千百年“重男轻女”传统思想影响,家长往往优先保证男孩接受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子女数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强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将孩子送进大学。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宝,对女孩也会创造条件让她读大学。这将会开发出一半人口的智力资源,也将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许多人对于大学录取女生超过男生的评价是负面的,将其归咎于传统教育和考试中的弊端,这未必妥当。
原因二:随着高考录取率发生变化,
男女录取比也会发生变化
【状况】成绩差的男生多,被淘汰的也多
“在应试教育之下,男‘差生’越来越多,女‘优生’也越来越多”,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表示。
当前,上海高考录取率已达八九成,成绩差的学生中男生比较多,被淘汰的也多,所以总体上女生占优势。这种现象也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专家解读:
录取率大于50%时,被录取女生多于男生。
男生和女生认知能力存在差别,男生个体差异大,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而女生整体较稳定,很好或很差的人数相对较少。
如此一来,随着高考录取率发生变化,男女录取比也会发生变化。
假定男女生平均成绩完全相同,当录取率为50%时,男女录取人数各占一半;录取率小于50%时,被录取男生多于女生;录取率大于50%时,被录取女生多于男生。
这些年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扩招,高考率取率大幅提高,这是大学新生中女生多于男生的重要原因。
原因三:学科优势被消解,
女生数学也不差
【状况】男生优势能力较难考察,女生在应试中更“吃香”
“现行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禁锢在几十平米的空间,以专心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作为以’奔跑’为性别特征、习惯在实践中学习的男生,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
根据相关研究,女生在语言、识记、表达、运算等方面优于男生,现行考试制度,能够考察的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而男性具有优势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优势因为种种原因却难于考察。”有老师这样指出。
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加文(理)科综合”,俗称“3+X”。
“3加X”科目改革之后,高考科目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各占150分,在总分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三门中语文和英语两门为语言类科目,客观上对女生较有利。
专家解读:
语文英语女生具有认知优势,数学方面男女旗鼓相当。
当前高考科目普遍以语文、英语和数学作为主要科目,研究发现,在语文和英语两门科目上女生较男生具有认知上的优势,而数学方面男女旗鼓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考成绩性别差异。
女生语文和英语两科成绩较好,而男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在逐渐消解。
例如:雷新勇2007年对上海高考英语测试成绩进行性别差异分析,发现男生平均分比女生低14.85分,相当于英语考试分数标准差的65%,充分说明男女生在英语语言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
有学者研究发现,对语文而言,除了理解能力外,女生在语文识记、分析、评价、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均优于男生。
就数学而言,男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创新意识方面优于女生,而女生在数据处理、运算求解、应用意识方面优于男生。总体而言,女生的优势体现在言语、知觉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男生的优势体现在科学、机械推理和空间能力等方面。
但要改变考试科目,比如不考英语,或者加入男生占优势的物理,并不现实,在考试方式和题型设置上照顾男生也未必可取,为了“拯救男孩”而采取人为的“扶持”政策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
其实,在2010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就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并且提出男孩危机,其实是教育危机。
在他看来,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男孩危机负有第一责任。一个教育体制的好坏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使男孩和女孩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就是拿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方法一:改变传统评价模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模式往往将“规矩”“听话”放在第一位,男孩子好动、好奇的优点,在评价制度面前,成了致命的弱点,这些孩子不得不收敛起自我个性,学会驯服和听话。
久而久之,错过了天性的舒展、最佳的人格发展阶段。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照顾孩子的天性实行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评价,允许孩子张扬个性和活力。
要让多元化、个性化教育评价落到实处,建立针对男孩子的管理方式,允许他们“闹一闹”,允许他们张扬个性和活力,多一些转化和爆发的机会,多一些耐心期待。
不应只盯着男孩子的缺点,更看他的优点;多与他沟通,与学生、任课老师携手尝试鼓励他。
方法二:引导男孩学会自律
男孩往往更好动、更不服从,应试教育强调纪律服从和知识灌输,这种他律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甚至引来孩子的反叛,更好的办法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提高自律的能力。
我们在孩子面前所做的一切都会深深植入孩子的内心,责骂、威胁和喊叫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父母和老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示范。
并且给予孩子正向的激励,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给予他称赞与奖励,鼓励孩子将好的品质坚持下去,引导男孩们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质。
方法三:接受男生的成长期
应试教育忽视男孩早期发展落后于女孩的事实。研究证实,在幼儿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都落后于女孩,如有研究显示:3.5岁女孩的大脑语言区相当于5岁男孩的水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6-2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