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82|评论: 4

崇嘏山巅伏虎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崇嘏山巅伏虎亭

作者 高义奎

“伏虎亭”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亭?为啥叫伏虎亭?一连串的疑问引起人们浓厚的探索兴趣。
邛崃市火井镇银台山村境内的崇嘏山,远远望去,一峰突起,高耸入云。高高的崇嘏塔如巨笔直插蓝天。山上,竹木浓阴,清翠欲滴,云遮雾隐,神秘莫测,一片清幽如仙境。林间虫鸣唧唧,鸟唱悠悠,清风徐来,花香飘逸,令人心旷神怡。崇嘏山旧时有大小庙宇多座,如崇嘏娘娘殿、祖师庙、同兴寺、三圣宫、荣华殿等,常年香火旺盛。但逢庙会课期,无数善男信女登山朝圣,摩肩接踵,诸庙香烟缭绕,钟鸣鼓响,木鱼声声清脆,经声佛号悠扬,素有“小峨嵋”之美誉。山下,清澈的火井江蜿蜒东去。江上,宛若玉带的状元桥直通两岸,古朴壮观的“状元桥”碑傲然挺立桥头,与山上巍巍高耸的崇嘏塔遥相辉映,在和煦阳光照耀下,构成一幅迷人的天然画卷。这美丽的崇嘏山其实是天台山的支脉,从天台山东北侧的天车坡向东延伸十几里,突然断落,戛然终止在火井江边,形成陡峭的万丈山崖,远看如一虎蹲伏,昂首向天。古朴雄伟的伏虎亭就矗立在崇嘏山巅,正好压在这威武的“老虎”头顶。
伏虎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1901)*。亭高近两丈,占地丈余见方,底层四周石柱石壁,顶层为木架结构,上覆古铜色琉璃瓦屋面。门楣上嵌着一块长方形石匾,刻着斗大的“伏虎亭”三个字。为什么叫伏虎亭呢?据风水先生说,崇嘏山的地势是一“虎穴”,其山形像一只蹲伏的老虎,故名曰伏虎亭。另一说法是,崇嘏山如一只猛虎跃跃欲奔,为降伏此虎,故在虎头顶上建此高亭,并取名伏虎亭以镇之。至于前人究竟为什么要在这山巅建亭,并命名为伏虎亭,各说不一,已无从考证。总之,说崇嘏山像一只老虎是无可争议的。伏虎亭顶层为八角重檐,傲指高天,气势雄浑。每只翘角上悬挂一个碗大的铜铃随风“叮当”震响,中有宝顶高耸,直插云天,在丽日辉耀下银光闪闪,矗立山巅,远望十分壮观。因亭有八角,重檐翘角如小楼,故当地人俗称为“八角楼”。站在伏虎亭上放眼眺望,远山层层叠叠,奔来眼底,近看高场如画卷,映入眼帘。江山如画,美不胜收。后来,这雄伟壮丽的伏虎亭可惜被杨才良等土匪一夜烧毁。
杨才良何许人也?他为啥子要烧毁伏虎亭?
杨才良,生于清光绪三年(1887),死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享年53 岁。出生于今之火井镇状元村小梁山,山地贫脊,偏僻荒凉。他有弟兄姊妹九人,杨才良排行第九。因人们常“弯”着食指比数为“九”,故人们称他为“杨弯哥”,久之则忽略其真名,而直呼其绰号“杨弯哥”了。他自幼家境贫寒,生活极苦,早年丧母。传说在光绪三十年间(1904),其父因盗窃罪被邛州官府抓去杀了头,并将其父人头悬挂在衙门口示众。其时,杨才良才十六七岁,他竟然独自一人步行进城,趁黑夜摸到衙门口,将其父人头连夜盗回小梁山。因家徒四壁,无钱葬父,便用一个破木盆将其父人头扣倒,草草埋于屋后,放声痛哭一场。之后,便随邻人一道去芦山背枋子(棺木)卖苦力,维持生活。
杨才良五短身材,浓眉大眼,皮肤黝黑,四肢肥壮,膀阔腰圆,说话提劲打把,声如洪钟,常穿蓝布长衫,头缠黑色纱帕,腰前拴一个装银钱的“半肚子”(兜肚)。他,枪法极好,据说能百步穿杨,可打下飞鸟。身边常带有几个贴心豆瓣儿(心腹之人),号称“四大天王”,枪法都很不错。杨才良曾被官府“招安”,先后委以要职。他上通官府,下结匪众,危害一方,民愤极大,终于在民国二十九年,被他的干儿子高代康暗杀身亡。
早年,有一天,杨才良与邻人上山背枋子,行至镇西山顶,偏僻小路,四处荒凉,丛林昏暗,荆棘丛生,前不挨村,后不巴店,十多里路无人烟,一片阴森恐怖。正艰难行进间,突然从路旁跳出两个蒙面土匪,手持砍刀拦路抢劫,连他俩身上仅有的一块玉麦馍馍都被抢走了。杨才良顿时气愤填膺,仰天长叹道:“我遭人抢,如此倒楣,难道我就不会抢人吗?何必背枋子卖苦力,再干这磨骨头养肠子的苦活啊!”说罢,拿起随身携带的弯刀,同邻人一道开始拦路抢劫,当起棒客(土匪)来。后又跟随其远房叔父匪首“杨花鼻子”继续抢劫。后来,火井分县知事(亦称“县佐”)孟善之巧施妙计,将杨花鼻子诱杀于火井县衙门。杨才良闻迅后,急逃往芦山、宝兴一带继续为匪,其匪势日盛,发展到二三十人,最盛时达上百人的队伍,到处横行,八方抢劫,直闹得鸡犬不宁。官府多次派兵追剿,均无可奈何。
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杨才良的棒客队伍越裹越大,手下已发展到七八个土匪“边棚”(土匪分枝),有好几百条枪。这年秋天,国民党二十一军营长刘树成(绰号刘麻子)奉命带兵来火井剿匪。这天,红日高照,天气晴朗,杨才良的棒客队伍就驻扎在尖峰子山上。刘营长带兵刚到尖峰子山下,就听见山上有人高声吼叫:“老鸹飞啊!老鸹飞啊!”原来这是有人用暗语给土匪通风报信。一群土匪闻讯后慌忙四处逃窜。杨才良眼看满坡的官兵叫喊着冲上山来,就慌忙钻进尖峰子红崩岩上一个荒僻的山洞里躲藏起来。众官兵瞎嚎了一阵,连一个土匪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却打死两个山民,说是他们给土匪报信,放跑了土匪。刘营长一气之下,便命令士兵放火烧山。霎时火光冲天,烟雾弥空,熊熊大火吞噬着一片竹木山林。但见大火蔓延,山风骤起,风助火势,火趁风威,阵阵“噼噼啪啪”的爆响震动峰壑。顿时,山荒中的野兔、麂子、毛狗、野猪、老熊等野兽也惊得四处逃命。士兵们一边胡乱放枪,一边高声叫喊:“杨才良,快投降,不然就把你龟儿子烧成灰!”山上山下一片混乱。猛然间,一只白花老虎从熊熊燃烧的山林中狂叫着奔逃出来。士兵们惊叫道:“老虎!老虎!”吓得众人掉头就跑。那只白花老虎一听众人惊叫,便掉头朝山后逃去。且说刘营长眼见众士兵没命地朝山下惊慌奔跑,不知是何缘故,便朝天放了一排枪,并嘶声恐吓道:“不准跑,再跑老子枪毙你!”众人这才停住脚步,回头看时,老虎早已不见踪影,只见满山的竹木森林还在熊熊燃烧。刘营长怒吼道:“你们在瞎跑啥子?”有个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道:“山上有一只白花老虎咆哮着向我们扑来!”又有士兵说:“那只老虎不是跑着,而是飞着扑过来的!”还有个士兵神秘地说:“那是杨才良变成的老虎才会飞的!”刘营长嘶声吼道:“你们手中的枪是吃素的吗?为什么不开枪打死它?”有人大声说:“杨才良是白虎星下凡,打不得!”刘营长听罢,无可奈何地喊道:“收兵!”回城后,便把“放火烧山,白虎显灵”一事向上峰汇报,于是不了了之。
再说杨才良在红崩岩山洞里藏着,听到山下的吵闹声渐渐消失了,山坡上的大火也渐渐熄灭,留下满山的残烟余火四处燎绕,漫坡黢黑,天色也渐渐暗下来。杨才良犹如惊弓之鸟,这才贼眉贼眼地从洞里爬出来,顺着山边向东而去。此时,从大火中逃脱性命的杨才良,浑身烟熏火烤,满脸乌黑,衣服被荆棘撕破,拖片掉片,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专走人迹罕至的山间小路,狼狈不堪,仓惶逃命。到了大邑县境内,更是腰无半文,早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幸好偶遇当地一个姓陈的保长,便与之拉起袍哥关系。于是哀求陈保长资助,才辗转到了成都。其时,有火井人李宗岱在成都任四川省保安大队长。于是,杨才良便在乡友李宗岱那里躲了半年后才偷偷摸回火井。这时,“杨才良是白虎星下凡”的谣言早已传遍火井、邛州一带。于是,杨才良就趁此机会,召集旧部,重聚匪众,东山再起,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但是,他的心中一直在想:“老子这些年为啥子总是不顺当?”
有一天晚上,杨才良伙同几个心腹匪徒饮酒聚会。酒至半酣,心血来潮,他愤愤地说出了心中“老子为啥总是不顺当”的怨恨。于是,几个醉醺醺的匪徒便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最后,有人竟然荒谬地说:“大哥,我看是前面崇嘏山顶上的八角楼在作怪!”有人反问道:“一个小楼能作什么怪?”先前那人诡秘地说:“大哥是白虎星下凡,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个八角楼的门匾上不是刻着‘伏虎亭’三个字吗?大家想一想,这‘伏虎’二字不是正好克着大哥吗?”这时杨才良眼睛一鼓,腾地站起来,在桌子上猛击一拳,桌上的杯盘碗筷顿时震得一跳。他连连嘶声狂叫道:“他妈的,什么狗屁伏虎亭,真把老子害苦了!”众人跟着乱吼道:“他妈的,敢跟大哥作对,现在就去把那狗屁亭子烧了算球!”说干就干,几个匪徒乘着酒兴,趁着月光,不一会儿摸到崇嘏山顶上,疯狂地放了一把大火,把伏虎亭点燃了。山顶上烈火熊熊,火光冲天,直烧到半夜。“噼噼啪啪”的爆响声划破宁静的夜空,惊醒山下沉睡的人们,谁也不知道山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次日天明,人们才发现,崇嘏山顶雄伟的伏虎亭不见了,只剩下四围石壁在残烟熏燎中悲泣。刻着“伏虎亭”三个大字的石匾也掉在劫后焦黑的废墟之中。伏虎亭就这样痛心地毁于一群匪徒罪恶之手。
这以后,杨才良匪众更加猖獗。可能是那个刘营长谎报军情迷住了他的上峰,抑或是上司明知是谣言,却也假装信以为真,他们竟然也说杨才良是白虎星下凡,不能再派兵征剿了。于是便派要员前去封官许愿,把杨才良“招安”了。杨才良先后被官府招安,并先后委任为“邛崃西路治安大队长”、“邛崃西南二路联防大队长”等要职,更助长了他横行霸道的嚣张气焰,成为官匪相通、危害百姓的罪魁祸首。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杨才良终于在民国二十九年四月初四(1940年5月10日),丧命在他的干儿子高代康暗算的枪口之下。
杨才良的干儿子高代康为什么刺杀杨才良呢?原来,高代康是八角溪人,其母曾被杨才良强奸。高代康之所以执意刺杀杨才良,重要原因是他埋藏在心底的深仇大恨——为报辱母之仇,最终冒死成功刺杀杨才良,终于解了他胸中之恨,也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真是大快人心。
2018年正月初二,天气晴朗。请当地人作向导,拾级重登崇嘏山,探幽觅古,寻找伏虎亭遗迹。眼前虽青山依旧,宝塔犹在,但是面目全非。当年辉煌的庙宇早已不在,钟磬木鱼之声早已远去,弥漫的香火早已消散,山上四野荒凉,冷冷清清。在山顶伏虎亭遗址处,只见荆棘丛生,荒草没膝,伏虎亭遗址也被茫茫荒草淹没。几经镰劈刀砍,扒开荒草,方现端倪。但见伏虎亭劫后遗迹显露,残垣断壁的石料横七竖八地散落在荒草丛中。地上躺着一块长约五尺、宽约两尺的红砂石匾,右边刻有“廪生游祖韩题”,左边刻有“光绪二十七年秋八月立”,中间刻有“伏虎亭”三个大字,笔画圆润饱满,运笔遒劲,已断成两截,隐伏在荒草丛中呻吟。清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始建伏虎亭距今已一百一十余年矣。看着眼前的伏虎亭遗迹,确实令人惋惜。

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7-2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几次,不晓得是伏虎亭,感谢楼主的介绍

发表于 2018-7-2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爷懂得的东西多啊

发表于 2018-7-2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个地方不?
IMG_1254.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7-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是石板的壁,圆形,亭,没有顶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