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个体力量 第三,大家不要低估个体力量对世界的影响。 不要想着自己做的事情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就顺应大势,能捞点好处就捞点好处,这是不对的。 我觉得人活着是独立意志和独立思想的表达,尽管独立意志和独立思想会受到国家、地域、宗教等影响,但是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你坚持思考世界如何变得更好,自己如何在世界变更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也许对结局没有影响,但你怎么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是太平洋中的一只蝴蝶正扇动翅膀呢? 你怎么知道自己说的哪句话、做的哪件事,不会在未来随着蝴蝶效应影响世界呢? 昨天我跟另外一个朋友还在探讨一件事。 因为中国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这样方便父母在外打工时联系孩子。 这本来是好事,但智能手机的坏处就是可以玩很多游戏,这就造成很多留守儿童下课以后不写作业,每天打游戏,老师管不了,爷爷奶奶也不会管,所以导致农村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平均成绩每门课70、80分,到小学毕业升中学的时候这些孩子平均成绩20、30分;而且打游戏的同学之间还在攀比,花钱买装备,这成了特别要命的事情。 昨天我一个朋友说俞老师,我们要做点事情,应该好好想想怎么做。因为新东方每年有几千万对农村孩子的扶贫经费,这个经费如何用在孩子的学习上,而不是游戏上,这件事情很重要。 也许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孩子做起,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个村的孩子做起,也许可以从一个县的孩子做起,总而言之要“做”!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国家应该让留守儿童做到不留守、让教育质量变得更高,但是我们的民间力量也应该参与; 不能说我这件事情做了没用,我就不去做了,如果这样中国就不会有鲁迅,也不会有王小波,也不会有尽管一介平民但是愿意为中国发展、为世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的人。 我特别愿意回忆我们在北大的时候。我在北大的十年,我觉得是北大最好的十年,比今天的北大好多了。 因为我们进北大刚好是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思想禁锢放开了,同学的经历比较多样,有比我们大10岁的、有参过军、有当过干部、有下过乡的,还有我这样什么经历都没有的,到北大以后大家一起读书,真的受到了太多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熏陶,所以养成了什么东西都愿意提出一点质疑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