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7日在渝签署。根据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川渝两地将从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产业协作共兴等9个方面深化合作,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努力把成渝城市群建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核心增长极。(6月8日四川日报)
川渝两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发展共同体。自川渝分设以来,两地人民欣慰地看到两地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亲情往来更加渗透,经济横向联系不断拓展,川渝自古一家亲,深化川渝合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正因如此,彭清华率团赴重庆考察时指出,要以“一家亲”感情推动常态化合作,以“一盘棋”意识促进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和成渝城市群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川渝两地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起“一家亲”的历史观、“一体化”的发展观、“一盘棋”的大局观和“一条船”的奋进观,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和成渝城市群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深化川渝合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川渝合作,既是尊重经济规律,又是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川渝两地要站在全局高度,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强川渝两地合作交流,按照“1+12”行动计划和专项合作协议,推动川渝两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创新协作、文化旅游合作、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全面对接、联动发展,从而推动两地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产业协作共兴等9个方面深化合作,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两地在更深层次全面对接、更高水平联动发展。
川渝两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良好发展基础。特别是四川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与重庆经济合作紧密。四川可将富足的水电资源向重庆输送,可缓解重庆电力紧张,也可减少川渝两地环境污染。同时,重庆可将先进的工业技术、人才资源向四川中小城市输送,从而实现两地资源互补,增加川渝融合发展的紧密度,从而促进川渝两地密切合用。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笔者建议,川渝两地要站在全局高度,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用更大的胆识、更强的力度推进双方的合作,主动融入、主动承接,取长补短,共同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共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同打造成渝城市群和巴蜀美丽乡村,共同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共同构建高效务实合作机制,把成渝城市群建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核心增长极。
总而言之,深化川渝合作,是国家战略大势所趋、共同发展现实所需、互利共赢民心所向。川渝两地要主动肩负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任务,肩负着把“一带”与“一路”连接得更加紧密的使命,肩负着在西部带头发展、带动发展的责任,按照“1+12”行动计划和专项合作协议,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完善合作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成渝城市群建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核心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