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死4人,赔不起,请帮帮我”,因为一起车祸,德阳中江小伙杨龙在“轻松筹”上发起了众筹,希望大家为他筹款,解决为死者垫付的丧葬费,随即引发舆论风波。
>>一场车祸:辆车相撞,4人死亡
事发7月8号,下雨天,电动三轮车上载着4人逆行,在一个转弯处与小车撞上,电动车上4人全部身亡。小车的驾驶员杨龙称当时他将车速控制在六七十码。弯道一端有明显的限速60码和连续转弯的警示标志,另一端的下坡路段也装有强制减速带。
目前,该起事故中江县警方正在处理之中,事故认定结果尚未公布。死者家属那边要求杨龙先垫付安葬费12万。
>>一次争议:一天筹到2万多,随后被关闭
10号上午,杨龙发起了网络众筹,目标20万元。在情况说明中,杨龙称“希望社会爱心人士帮帮我,我才24岁,不想进去坐牢,刚创业也没多久就出这事,我们家庭状况也不好,父亲死得早。”
当天,他筹集到了23900多元,有1215次帮助,81人为他证明。不过,“轻松筹”平台随后关闭了该项目。
此事在网络也引起了争议,有网友同情小伙碰上不遵守交规的三轮车遭遇事故;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小伙不想担责让网友买单不妥;更有声音质疑众筹平台的审核不严。
>>一点思考:网络众筹的“门槛”到底是什么?
《慈善法》支持的是大公益、大慈善,比如说传统的“扶贫济困”,救助贫困学生,救助重疾伤患,还有支持教育、环保等对公众有益的项目。
很显然,小伙子不属于上述的公益求助、慈善求助。此次事件中,他撞了人,无论责任如何划分,他作为驾驶员,不该首先考虑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真到了必须向社会公众伸手的地步?可这样荒唐的众筹竟然被成功发布出去了。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陌生人对陌生人之间的“社会救助”筹款机制,往往是谁的故事讲得好、有“卖点”,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没有能力通过这样的众筹获得帮助。
互联网让公益越来越发挥出更大作用,但是,如果门槛要是不高,条件要是不严,更为甚者个别人依靠公益进行“众筹欺诈”,很容易让公益的大厦瞬间坍塌。
对于这样的众筹你会捐吗?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