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 古人强调以“顺四时,适寒暑”来进行健康避暑,如今,众多文人雅客也循着古人的生活追求自然避暑的健康方式。 宁静致远 元代文学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由此可见,在炎炎夏日,宁心静神尤为重要,这也是古人提倡“心静自然凉”的原因所在。内心平静,外在风波不起,心外无物,闲看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此时,一个幽静云高之地,成为夏日度日宜居之所,可耳听“高蝉多远韵”,眼看“茂树有余音”,亦可观夏蝉藏于层层绿荫,蜻蜓立于清新荷塘,在翡翠湾感受夏日的诗意。 避日遮阳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诗中写到:“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唐代诗人陆希声也写出“天明清凉绿树荫,水亭高卧涤烦襟”的诗句。水中溢出阵阵清凉,风行莲动,心情舒爽,清幽与自在同行,一幅消夏美景在此呈现。 此时,静坐公园之中,植被环绕,坐拥江景风光,拥揽“江、山、林、湖”四大生态元素,自然怡人,逍遥无羁。一线亲水生活,清凉心田,尽享夏日雅致与情趣所在。 古人在琼楼玉宇中,或在幽谷溪流边,或在柳荫水阁旁,他们虽无法享受现代空调的凉爽,但却有我们无法领略的自然意趣。 在这炎炎夏日,泡一杯香茗,卷一页诗集,乘着古人的诗意,消除一身暑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