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一种公共服务品,它满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最末端的一环。然而,过量投放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的不到位也使得其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困扰。
为切实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工作,维护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近日,武侯区根据市城管委的安排部署,按照“服务为本、方便利民、企业主责、政府主导、规范有序”的总体原则,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全力攻坚共享单车乱象。
集中清理超量停放车辆
武侯区加大清理街面占道停放的破损车、不活跃车的力度,削减区内共享单车总量。
❒限制停放数量
每个停放点共享单车车头朝外有序停放,数量不能超过50辆。
❒回收超量单车
要求单车企业做出承诺,近期将武侯区内超出规定投放量的共享单车回收完毕。
❒异地转运超量单车
对于长期停放在街面无人使用和超出限量停放点位上的共享单车,实施异地转运,转运地以企业库房和停车场为主。
“此举从源头上控制了地铁站周边、中环附近、二环附近、学校、大型商场外单车超量停放的问题。”区城管局行政执法协调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包片、分段管理解决单车乱象
早上8点,红牌楼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汪丽萍准时出现在地铁3号线太平园站外。
虽是清晨,但已进入三伏天的成都却一点也不凉爽,潮湿闷热的空气再加上忙碌地转运工作让汪大姐汗如雨下。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是地铁口周边共享单车最多的时候,以前只有我们的执法队员们维护秩序,车多人手少,往往是忙活半天却收效甚微。”汪大姐说道。
然而近期,这种情况在武侯区却得到了极大改善。武侯区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了“企业管理人员+城市管理人员”双重管理模式并制定了包片、分段管理制度,由一家单车公司对应一个街道办事处。
此次ofo、摩拜等4家单车企业共213人由区城管局根据街道类别分配给14个街道办事处。各街道办事处则根据自己辖区点位进行人员和车辆的调配。
包片、分段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共享单车企业对所属街道辖区内的所有单车不分品牌统一管理维护。这样既调动了企业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了大家都在管,谁都管不好的现象和推诿扯皮问题,同时也便于街道对共享单车企业人员和车辆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考核,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互联网+”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为方便对管护人员进行管理,武侯区不仅严格落实每日值班和签到制度,还探索建立联网打卡机制,同时结合共享单车公司企业建立的管理制度对管护人员进行考核评分。
联网打卡的好处在于软件的定位功能可以实时监控运维人员运行轨迹和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定责定岗。此项工作将于下周在红牌楼街道试点实行,并将视试点情况逐步向全区范围内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在严禁停放共享单车的区域设置禁止停车指示牌,有条件停放的区域将尽快划线,并督促广大群众规范停车。”区城管局行政执法协调科负责人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