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旧称"革船",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羊皮筏子用于送人渡河、运载货物,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为最多。" 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
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前世纪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
羊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 首先要从羊颈部开口,要将整个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一点也不能破,再将羊皮脱毛,夏天是不能做的,因为要烘干,还要放起来"捂"一阵子,夏天,天气热,不小心就会"捂"坏了。这些工序完成后,要往里面吹进足够的气,它会鼓起来,最后要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接下来,就是扎筏子,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羊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即成。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
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他们都是有多年经验、深谙水性的老“把式”。过去黄河水流很急,这些“筏子客”是在刀口浪尖上讨营生。 皮筏摆渡时顺流而下,返回时,则由筏客扛于肩头,步行至上游,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
今日黄河依然漂流着羊皮筏子,乘筏人已不是贩卖瓜果蔬菜的货主,更多的是寻幽猎奇的游客,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感受与休闲。
今年5月我来到宁夏中卫沙坡头黄河风景区,观看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内心叹服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对这行将消失的民俗文化遗产,拍摄相片以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