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北平原地区到2070年可能成为世界上最致命高温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月1日报道,国际气候科学家发布的最新科研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加,而中国华北平原地区,可能在2070年-2100年期间,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高温区域,不适合居住。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领衔,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自然》杂志子刊)。研究指出,华北平原地区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除非减少碳排放,否则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将导致该地区在2070年-2100年期间变得“不可居住”。
研究结果还指出,2017年是全世界有气象记录历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气候变暖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海洋也在升温,地球两极冰层在快速融化,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
酷暑天气,游泳池像下饺子一样爆满。
领导这项科学研究项目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Elfatih Eltahir预测:“全球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会对人口居住产生严重影响,会限制地区的宜居性,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未来将成为致命高温区域。”
科学家的预测基于一项研究:当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将无法生存。此阈值通过测量湿球温度(WBT)后确定,测量包裹着湿布的温度计灯泡(或传感器)温度,而水的蒸发可使灯泡冷却。湿球温度是一个专业术语,是一项用来测量温湿度的综合指标。
a为中国内地地形图,b为内地2005年灌溉区域以及年降雨量(等高线,单位mm)。
c为1979年-2006年日最高湿球温度,d为人口密度。( Eltahir教授团队制图)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正常人可能无法在35℃湿球温度的室外生存超过6小时。而在相对干燥但高度肥沃的地区,密集灌溉会大大增加出现致命高温的风险。中国华北平原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少,农业区必须灌溉,而灌溉会让湿球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热浪袭人”。
研究表明,灌溉会带来热浪袭人。
除非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否则按照目前的情势发展下去,在2070年至2100年间,中国华北平原地区将达到35℃的致命湿球临界温度。
Eltahir教授表示,中国华北平原地区4亿总人口中,大部分是农民,农地的灌溉会加剧变暖的速度和影响,大量水分蒸发后导致空气湿度过高,随之产生的温室效应会让生物更脆弱。在过去50年,华北平原地区的极端高温天气已大量增加。
Eltahir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还做了模拟分析和数据预测:灌溉和气候变化分别会让湿球温度增加0.5°C和2.9°C,而两者的复合效应更加可怕,会让湿球温度增加3.9°C。这项研究证实了灌溉会“孕育甚至刺激”致命热浪的产生。
科学家的报告还说,按照目前常规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中国华北平原地区到2070年遭遇的高温天,可能会超过农民在户外工作能忍受的极限(湿球温度35℃)。报告建议,中方需要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适应措施予以应对,避免高温带来的致命影响。
这份报告还预测,全球变暖会带来更频繁更具规模的极端天气,这对世界人口稠密的那些贫困地区来说最危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份报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人都可以也应该行动起来,为节能减排、打造宜居环境、呵护家园出一份力。(撰稿/思凡)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